陶渊明

魏晋 约365年—427年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存世诗120余首,文12篇

中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隐逸诗人之宗,被尊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诗品》)

  • 字:元亮
  • 流派:田园诗派
  • 号:五柳先生
  • 文集:陶渊明集(又称靖节先生集)

生平简介

陶渊明生于东晋衰微之际,曾祖陶侃为东晋开国功臣。少时家道中落,"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然勤读诗书,怀济世之志。二十九岁初仕为江州祭酒,因不堪吏职,旬日自解归。后断续出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职,四十一岁任彭泽令八十余日,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彻底归隐。

归田后躬耕自资,创作《归园田居》《饮酒》等组诗,开创田园诗新境。晚年作《桃花源记》,构建理想社会图景。其诗文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苏轼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

晚年生活困顿,仍拒宋文帝征召,守节以终。颜延之赞其"廉深简絜,贞夷粹温"(《陶徵士诔》),其人其文共同铸就中国文化史上的精神丰碑。

历代评述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典婉惬——钟嵘《诗品》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与苏辙书》

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朱熹《朱子语类》

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题未定草》

思想流派

崇尚自然之道,主张返璞归真;批判世俗礼教,提倡安贫乐道;追求精神自由,以躬耕实践实现人格独立。其思想融合儒道,既有儒家济世情怀,更具道家超脱精神。

轶事趣闻

任彭泽县令时因拒向督邮折腰,慨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
用头巾滤酒待客,醉后笑言"我醉欲眠卿可去"
蓄无弦琴一张,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人生轨迹

365年生于浔阳柴桑
393年任江州祭酒
405年任彭泽令八十余日
406年作《归去来兮辞》
427年病逝,私谥靖节先生

经典作品

《归园田居》 《饮酒·其五》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 《闲情赋》

交游网络

颜延之(挚友,撰《陶徵士诔》)
王弘(江州刺史,多次邀约)
慧远(东林寺高僧,邀入白莲社被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