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褒
南北朝文学转型期代表人物,与庾信并称“王庾”,北朝文学奠基者之一
- 字:子渊
- 流派:宫体诗派后期代表,兼具南朝婉约与北朝刚健风格
- 号:不详
- 文集:《王司空集》
生平简介
王褒出身琅邪王氏望族,自幼博览群书,尤工诗赋。梁武帝时期以《燕歌行》崭露头角,后任秘书郎、太子舍人。侯景之乱中,江陵陷落后被俘入西魏,自此羁留北方。虽身处异朝,却得宇文泰、宇文护父子器重,官至太子少保、少司空。在北方二十余年,他成为沟通南北文风的枢纽,其创作既保留南朝细腻笔法,又融入北地苍凉气象。晚年诗作多寄寓乡关之思,如《渡河北》中‘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已成千古绝唱。其文学实践深刻影响了隋唐诗歌的发展路径。
作为南北朝后期最具影响力的文人,王褒的人生轨迹折射出乱世知识分子的典型命运。从江南世族子弟到北朝重臣的身份转变,使其作品兼具地理与文化的双重跨越性。这种特殊经历造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桥梁地位,唐代李白、杜甫等人都曾化用其诗歌意象。
历代评述
‘王司空奇才秀出,足继陆机’《北史·文苑传》
‘子渊诗文,南北兼采,实开唐音先河’清·沈德潜《古诗源》
‘江左宫商,河朔气骨,尽在少保笔端’明·胡应麟《诗薮》
思想流派
主张文学应‘以情纬文,以文被质’,强调情感与形式的统一。在南北文化交融中,既保留南朝精工声律,又吸收北朝雄浑气质,开创了刚柔并济的新诗风。其作品常流露羁旅之思与家国情怀,反映乱世文人的精神困境。
轶事趣闻
少年时因《燕歌行》显露才华,梁武帝赞其‘文采若此,当为吾家麒麟’
入北周后,宇文泰命其作《太庙颂》,顷刻立就,举朝叹服
晚年虽居高位,仍以诗书自娱,曾自嘲‘南冠北履,诗成两处魂’
入北周后,宇文泰命其作《太庙颂》,顷刻立就,举朝叹服
晚年虽居高位,仍以诗书自娱,曾自嘲‘南冠北履,诗成两处魂’
人生轨迹
513年生于琅邪王氏
531年任梁秘书郎
548年侯景之乱爆发
554年江陵陷落入魏
556年任北周麟趾学士
560年官至少司空
576年卒于长安
交游网络
庾信(文学挚友)
萧衍(梁武帝,赏识其才)
宇文泰(北周文帝,重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