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

清代 1619年-1692年 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100余种著作,400余卷

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湖湘文化精神源头

  • 字:而农
  • 流派:遗民诗派|宋明理学批判性继承者
  • 号:姜斋、夕堂、船山先生
  • 文集:船山遗书|姜斋诗文集|周易外传|读通鉴论

生平简介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明万历四十七年生于湖南书香门第。幼承庭训,七岁读完十三经,十四岁中秀才,二十四岁中举人。明亡后投身抗清斗争,任南明永历政权行人司行人。兵败后隐姓埋名,流亡湘南,自署'瑶人'避祸。康熙八年定居石船山,在此完成《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核心著作。

其学术体系贯通经史子集,创建'即事穷理'的实证方法,重新诠释《周易》发展辩证法思想。文学创作主张'以意为主',诗作多寄寓亡国之痛,开创'以史入诗'新境。晚年拒应博学鸿词科,坚守遗民气节,临终自题'明遗臣王某之墓'。

历代评述

'其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发明'——《清史稿·儒林传》

'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谭嗣同《仁学》

'理趣老苍,魄力雄毅,明末遗老中诗笔第一'——钱钟书《谈艺录》

'将汉学传统与哲学思辨结合的典范'——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思想流派

提出'气一元论'宇宙观,主张'天下惟器'的物质本体论;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理在气中';倡导'知行合一'认识论,重视历史发展规律研究,主张'趋时更新'的社会变革思想。

轶事趣闻

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筑'湘西草堂'著书十七年,砚台缺水时以竹筒接檐溜研墨
康熙年间拒绝吴三桂称帝时的《劝进表》撰写,连夜逃入深山
与方以智论道三日三夜,后作《南窗漫记》载其学术交锋

人生轨迹

1619年生于衡州府
1639年中举人
1648年组织衡山抗清起义
1651年隐居耶姜山
1675年完成《周易外传》
1692年卒于湘西草堂

经典作品

《读通鉴论》 《宋论》 《尚书引义》 《姜斋诗话》 《楚辞通释》

交游网络

顾炎武(思想共鸣者)
黄宗羲(并称明清三大家)
方以智(挚友)
吴三桂(拒绝合作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