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融

南北朝 467年-493年 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 现存诗80余首,文50余篇

永明体诗歌开拓者之一,推动声律理论发展,为唐代近体诗奠基

  • 字:元长
  • 流派:永明体
  • 号:不详
  • 文集:王宁朔集

生平简介

王融出身东晋南朝顶级门阀琅邪王氏,自幼聪慧过人,《南史》载其'博涉有文才'。少年时因献《甘露颂》得齐武帝赏识,历任太子舍人、秘书丞等职,成为竟陵王萧子良'竟陵八友'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他积极参与永明声律论实践,与沈约、谢朓共同推动诗歌格律化,其作品讲究四声协调、对仗工整,代表作《巫山高》开唐代五言律诗先河。

政治上,王融怀抱振兴家族、辅佐明君的抱负,曾力主北伐并参与改革建议。永明十一年(493年),他趁武帝病危策划拥立萧子良即位,事败后被郁林王赐死,年仅27岁。这场政治悲剧终结了其文学事业的巅峰期,钟嵘《诗品》叹其'词美英净,而患于速成'。

历代评述

'元长少年为诗,名高顾盼,虽谢朓之美,无以加焉'——钟嵘《诗品》

'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萧子显《南齐书》

'词藻富丽,气象宏阔,齐梁间罕有其匹'——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

思想流派

主张文学创新,强调音韵协调与形式美感;政治上有辅佐明君、振兴门第的理想

轶事趣闻

少时以才思敏捷闻名,曾在武帝宴席上即兴作《曲水诗序》惊艳四座
因支持竟陵王夺嫡失败,被捕时索要朝服从容赴死

人生轨迹

467年生于建康
483年献颂入仕
487年入竟陵王幕府
490年掌中书诏诰
493年参与政变失败被诛

经典作品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巫山高》 《咏池上梨花》 《古意》 《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

交游网络

萧子良(政治依附)
谢朓(文学同僚)
沈约(声律理论共创)
萧衍(政敌,后为梁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