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唐代 约766年—约835年 河中府河东县(今山西永济) 《全唐诗》存诗28首

王睿作为中唐时期重要过渡性诗人,上承大历诗风余韵,下启元和诗坛新变。其诗作被收录于《御览诗》《又玄集》等重要选本,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单列条目,清编《全唐诗》辑录成卷,见证其文学价值的历代认可。

  • 字:文渊
  • 流派:边塞诗派|新乐府运动外围成员
  • 号:不详
  • 文集:《王睿集》(已散佚)

生平简介

王睿出身河东王氏旁支,少年随父宦游陇右,亲历边塞烽火。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初授校书郎。元和初任监察御史,以刚直闻名,曾弹劾河北藩镇不法事。长庆年间外放虢州刺史,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大和元年(827年)入为尚书省郎中,后因牛李党争请辞,晚年隐居蒲州中条山。

其创作可分为三期:早期边塞诗慷慨沉郁,如《陇头水》写戍卒思乡之痛;中年转攻乐府新题,《宫词百首》展现宫廷生活画卷;晚年山水诗空灵隽永,《秋山吟》被誉为"得王孟余韵"。诗风演变反映中唐社会转型期文人心态变迁。

王睿在唐代诗坛虽非顶尖大家,但作为连接大历诗人与元白诗派的关键纽带,其融合现实主义与艺术创新的探索,对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等人产生重要影响。

历代评述

"其词清越铿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唐诗品汇》

"善状关塞苦寒之景,得风人刺怨之体"——《唐音癸签》

"王公乐府,能于元白外自树一帜"——《一瓢诗话》

思想流派

王睿诗歌兼具现实关怀与艺术追求,既有《凉州行》等反映戍边艰辛的写实之作,亦擅《江南曲》类清丽婉约的民歌体。受元白诗论影响,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但更注重意象经营,形成刚柔并济的独特风格。

轶事趣闻

任侍御史时拒收藩镇厚礼,作《冰壶诫》自明心志
与元稹联句斗诗三日,被赞"铁笔能摧百炼钢"
晚年隐居蒲州,刺史三请不出,自称"中条山白云客"

人生轨迹

766年生于河东
785年随父赴陇右从军
796年中进士
802年任监察御史
815年外放虢州刺史
827年任尚书省郎中
830年隐居蒲州
835年卒于中条山草堂

经典作品

《陇头水》 《凉州行》 《江南曲》 《宫词百首》 《秋山吟》 《塞下曲》 《竹枝词》

交游网络

元稹(诗友)
令狐楚(上司)
李逢吉(政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