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孺
南朝宫体诗派重要代表,与徐摛、庾肩吾并称『萧梁三学士』,其骈文被《文选》收录五篇,数量仅次于沈约。
- 字:僧孺
- 流派:宫体诗派
- 号:不详
- 文集:王左丞集
生平简介
王僧孺生于刘宋泰始元年,幼年丧父,家贫借书苦读,十岁能诵《孝经》《论语》。二十岁举秀才入仕,初任王国左常侍。齐永明年间以《白马篇》震动文坛,被竟陵王萧子良纳入西邸文人集团。梁天监初年,因《上南郊颂表》获梁武帝赏识,历任尚书左丞、御史中丞等职。晚年因弹劾权贵被贬,出任吴郡太守期间编撰《百家谱》,大通二年病逝任上。
其诗作以闺怨题材见长,首创『以赋入诗』手法,代表作《咏宠姬》开创南朝宫体诗先河。骈文成就更高,《与何炯书》被赞为『情辞并茂,六朝尺牍之冠』。参与编纂《华林遍略》,对类书发展有重要贡献。
历代评述
『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梁书》
『宫体之宗,骈俪之杰』 章太炎《国故论衡》
『南朝书檄,僧孺为最』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
『开唐律之先声,启四杰之绮思』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思想流派
主张文学应『缘情而绮靡』,注重形式美与情感表达的统一。思想上融合儒佛,晚年潜心注疏《大品般若经》,提出『文以载道,诗以明性』的创作观。
轶事趣闻
拒为临川王代笔作檄文,称『文章乃心迹,岂可假手于人』
夜读佛经时油灯坠地,笑言『此身如灯灭,文字传千古』
任御史中丞时拒收贿赂,在案头刻『清风两袖,明月一怀』
夜读佛经时油灯坠地,笑言『此身如灯灭,文字传千古』
任御史中丞时拒收贿赂,在案头刻『清风两袖,明月一怀』
人生轨迹
465年生于东海郯
485年举秀才
490年入竟陵王西邸
502年任梁尚书左丞
518年编《百家谱》
522年卒于吴郡
交游网络
萧衍(梁武帝,提拔者)
徐摛(宫体诗同僚)
庾肩吾(文学挚友)
沈约(文学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