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承庆
韦承庆是初唐政治与文学双重领域的代表人物,以骈文奏疏见长,诗风承袭上官仪而自具风骨。其作品被视为宫廷文学向盛唐气象过渡的重要纽带,在《全唐诗》中与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外的清流。
- 字:延休
-
流派:
早期受上官仪『绮错婉媚』影响,多应制奉和之作;后期经历政治沉浮,诗风转向沉郁简劲,开陈子昂革新先声。其奏疏骈文被《旧唐书》评为『典重明畅,时人楷式』。
- 号:不详
- 文集:全唐诗|旧唐书·经籍志著录文集三十卷(已佚)
生平简介
韦承庆,出身京兆韦氏东眷房,父韦思谦为高宗朝宰相。少年以孝闻,二十岁举进士,初任雍王府参军,以文采受李贤器重。调露二年(680年)任太子司议郎,为李贤注《后汉书》作跋,展现深厚史学功底。武则天称制后,历任凤阁舍人、天官侍郎,掌制诰十余年,所撰《诛张易之兄弟赦文》被赞『义正辞严』。神龙政变后因曾附张易之遭贬,不久复起为秘书少监,封扶阳县子。其仕途三起三落,始终以文翰侍君,临终前仍口授《答赦书》文稿,可谓鞠躬尽瘁。
文学创作贯穿仕宦生涯,早期《直中书省》以『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展现宫廷诗精工之美,贬谪时所作《南行别弟》『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则显真情流露。张说评其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堪称初唐台阁体向盛唐气象转型的关键人物。
历代评述
『承庆属文迅捷,虽军国大事,下笔辄成,未尝起草』——《旧唐书》卷八十八
『其诗如素练轻缣,虽乏华采,自有本色』——《唐诗纪事》卷九
『扶阳(承庆)章奏,天下以为准的』——张说《大唐新语》
思想流派
秉持儒家忠孝观念,主张『以文辅政』,奏疏中多见劝谏君主勤政爱民之言。晚年所作《灵台赋》强调心性修养,体现儒道交融思想,开盛唐士大夫精神追求先河。
轶事趣闻
神龙元年撰写《则天皇后谥议》时,因精准概括武周政权双重性获张柬之赞叹『一字不可易』
少时继母苛待,仍奉养尽孝,感动异母弟韦嗣立主动让爵,成为唐代孝悌典范
人生轨迹
648年生于京兆杜陵
668年中进士
680年任太子司议郎
690年任凤阁舍人
698年因忤旨贬谪
704年复任天官侍郎
706年病逝洛阳
交游网络
韦思谦(父)
韦嗣立(异母弟)
武则天(侍奉君主)
上官仪(文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