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
北宋初年隐逸诗派代表人物,与林逋并称"林魏",其诗风影响晚唐体发展
- 字:仲先
- 流派:晚唐体
- 号:草堂居士
- 文集:东观集|草堂集
生平简介
魏野生于五代末期的建隆元年,少年时亲历朝代更迭,遂立志不仕。早年随父迁居陕州,于中条山麓结草庐而居,自号"草堂居士"。虽家境贫寒,但潜心诗书,其居所常有达官显贵慕名造访。咸平年间,因寇准力荐受真宗征召,魏野以《辞召命上陈抟先生》诗明志婉拒,此事震动朝野。
大中祥符年间,其诗集经薛田整理为《东观集》刊行,收录早年隐居诗作。天禧三年,朝廷再次征辟时已病重,临终前嘱子嗣勿受追赠。魏野诗歌以白描见长,尤擅五律,《四库全书总目》称其"风格清峭,意境幽远",苏轼曾评其山水诗"得王孟之髓"。
历代评述
"野之诗平朴而高趣,质直而含秀"——欧阳修《六一诗话》
"魏仲先诗效白乐天体,而清苦工密过之"——方回《瀛奎律髓》
"其诗尚晚唐,有姚合、贾岛之遗风"——《宋史·文苑传》
思想流派
魏野主张超脱世俗、寄情山水,其思想融合儒家安贫乐道与道家自然无为。他认为诗歌应"得天地清气,发胸中真意",反对矫揉造作的文风,常通过吟咏山水表达对淳朴生活的向往。在《述怀》诗中直言"不求朱紫贵,唯爱白云深",体现其淡泊名利的处世哲学。
轶事趣闻
宋真宗西巡时特命地方官勿扰其隐居
寇准被贬陕州时每日携酒访魏野论诗
临终前自撰墓志铭"宋处士魏野之墓"
寇准被贬陕州时每日携酒访魏野论诗
临终前自撰墓志铭"宋处士魏野之墓"
人生轨迹
960年生于邺城
975年迁居陕州
987年筑草堂于中条山
1008年婉拒真宗征召
1017年《东观集》刊行
1019年卒于草堂
交游网络
寇准(挚友)
王旦(举荐者)
林逋(诗友)
杨亿(文坛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