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

唐代 624年-705年12月16日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 现存诗作46首

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开创殿试制度,改革科举,其诗歌作品被收录于《全唐诗》

  • 字:不详
  • 流派:宫廷诗派
  • 号:不详
  • 文集:垂拱集(百卷)|金轮集(六卷)

生平简介

武则天生于唐初官宦之家,14岁入宫为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太宗逝后依制出家感业寺,凭借诗文才华与政治嗅觉重获高宗宠爱,655年封后并逐步掌权。674年提出‘建言十二事’革新政策,690年称帝建立武周,执政期间推行科举改革、重视农业发展。晚年经历神龙政变还政李唐,临终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其诗歌创作贯穿人生各阶段,《如意娘》《腊日宣诏幸上苑》等作品既有婉约情思,又含帝王气象。主持编修《兆人本业》农书,开创帝王亲撰农书的先例。佛教造像运动与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建造,彰显其宗教政治智慧。

历代评述

‘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资治通鉴》

‘天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沈既济《词科论》

‘武则天作诗,帝王气与儿女情并现’——施蛰存《唐诗百话》

思想流派

主张‘以法治国’与‘德刑并用’,推行均田制巩固统治基础;通过佛教经典《大云经》构建‘女身当王’的理论体系;诗歌中常流露对权力本质的思考与女性意识觉醒,如‘看朱成碧思纷纷’展现政治压力下的情感张力。

轶事趣闻

14岁面圣献驯马论:提出铁鞭、铁锤、匕首三物降烈马,展现果决性格
造‘曌’为名:自创汉字彰显天命独特性
无字碑谜题:临终遗命立无字碑,功过任后世评说

人生轨迹

624年生于利州
637年入宫为才人
649年出家感业寺
651年再度入宫
655年册封皇后
660年始理朝政
690年登基称帝
705年神龙政变退位

经典作品

《如意娘》 《腊日宣诏幸上苑》 《曳鼎歌》 《唐享昊天乐》

交游网络

唐太宗李世民(君主)
唐高宗李治(丈夫)
上官婉儿(心腹女官)
骆宾王(政敌,曾撰《讨武曌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