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
谢枋得与文天祥并称『二山』,被后世尊为宋末气节文人的精神象征。其诗文以雄健悲怆著称,清初《四库全书》评其作品『凛然有箕子过殷之痛』,清代全祖望更称其『守节之志,可比伯夷叔齐』。
- 字:君直
- 流派:江西诗派后劲|遗民文学代表
- 号:叠山
- 文集:叠山集|文章轨范
生平简介
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生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卒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出身弋阳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十二岁即能讲解《春秋》。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及第,因殿试策论痛斥权相丁大全、贾似道,被抑置二甲。德祐元年(1275年)任江东提刑期间,散尽家财组织『忠义军』抗元,曾在信州铅山与元军血战。宋亡后流亡福建建阳,以卖卜授徒为生,着麻衣草鞋以示不臣。元朝多次以翰林学士、集贤院士等职征召,均遭严拒。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被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强掳北上,途中绝食二十日不死。抵大都后,因拒绝降元被囚悯忠寺,见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若汝哉!』终绝食五日而亡,临终前作《绝命词》明志。
历代评述
其节行与其文相似,皆峻洁孤峭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
读其词见其志,金石之质傲霜雪
清代纪昀《四库总目提要》
宋末人物,当首推叠山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
思想流派
谢枋得主张『忠孝为立身之本』,强调士人当以气节为重。他在《与李养吾书》中提出『人可回天地之心,天地不能夺人之志』,认为在元取代宋的天命变革中,个人仍应坚守道德选择。其思想融合朱子理学与民族意识,形成独特的遗民伦理观。
轶事趣闻
宝祐四年(1256年)与文天祥同科进士,本应状元及第,因对策直言贾似道专权被降为二甲第一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拒元朝征召时作《却聘书》,留下『宋室孤臣,只欠一死』的千古名句
被押解北上时,建阳百姓万人泣送,其《北行别人》诗云:『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
人生轨迹
1226年生于信州弋阳
1256年中进士
1275年任江东提刑抗元
1276年宋亡后流亡闽北
1288年被押解北上
1289年绝食殉国
交游网络
文天祥(同年进士,抗元领袖)
留梦炎(元朝招降使者,宋故相)
谢翱(追随抗元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