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辛弃疾被誉为南宋豪放词派领袖,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作数量为两宋之冠。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梁启超更赞其为‘词中之龙’。
- 字:幼安
- 流派:豪放派
- 号:稼轩
- 文集:稼轩长短句|辛稼轩诗文钞存
生平简介
辛弃疾生于金统治下的山东历城,幼年丧父,由祖父辛赞抚养成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21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投奔耿京起义军,任掌书记。次年奉命南归联络朝廷时,闻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率五十骑突袭五万金军大营生擒叛将,由此名震天下。
南归后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等职,先后献《美芹十论》《九议》等军事论著,提出‘无欲速,审先后,能任败’的战略思想。42岁遭弹劾罢官,隐居带湖十年,期间创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名篇。晚年复起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年后病逝于铅山。
其词作题材广阔,既有‘醉里挑灯看剑’的豪迈,亦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婉约,更开创‘以文为词’的散文化笔法。现存六百余首词作中,军事意象出现五百余次,开创中国文学史独特的‘军事词人’传统。
历代评述
‘词中之龙,非稼轩谁属?’——梁启超《饮冰室词评》
‘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王国维《人间词话》
思想流派
辛弃疾主张‘以气为词’,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其作品贯穿着收复中原的爱国情怀与‘马上定乾坤’的军事思想。他提出‘词亦可以言志’的创作观,突破婉约词传统,将历史典故、民间口语熔铸入词,形成‘稼轩体’独特风格。
轶事趣闻
21岁率五十骑突袭五万金军大营擒叛将张安国
任湖南安抚使时创建飞虎军,以‘须用瓦二十万片’智取枢密院批文
与陈亮鹅湖之会纵论天下,醉中挥毫《贺新郎》三阕
任湖南安抚使时创建飞虎军,以‘须用瓦二十万片’智取枢密院批文
与陈亮鹅湖之会纵论天下,醉中挥毫《贺新郎》三阕
人生轨迹
1140年生于山东历城
1161年聚众抗金
1162年南归宋朝
1181年罢官隐居带湖
1203年复任绍兴知府
1205年任镇江知府
1207年病逝铅山
交游网络
耿京(抗金义军领袖)
陈亮(挚友,思想家)
陆游(文坛知己)
朱熹(理学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