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兰英
薛兰英作为元代罕见的女性文学代表,与胞妹薛蕙英并称『吴中双璧』,其创作的《苏台竹枝词》开创江南竹枝词女性化书写的先河。明代钱谦益《列朝诗集》将其列为『闺秀诗人典范』,清代沈德潜称其诗『清丽婉约,不让须眉』。
- 字:不详
- 流派:江南竹枝词派
- 号:不详
- 文集:联芳集(与妹薛蕙英合著)
生平简介
薛兰英生于元仁宗延祐年间苏州儒学训导之家,其父薛雍为当地名儒,打破『女子无才』观念悉心栽培二女。少女时期即展露诗才,与妹蕙英闭门唱和,所作《苏台竹枝词》十首传抄江南,杨维桢见之叹曰:『清才慧识,当与李易安并驾。』至正初年,父将其姐妹诗作辑为《联芳集》,王逢作序称『二薛诗作如双璧映辉,为元季诗坛别开生面』。
中年经历元末战乱,诗风转向深沉,《避兵葑溪作》等诗记录时代动荡下的文人困境。其创作突破传统闺阁诗的局限,既有《采莲曲》的明快婉转,也有《观稼楼书怀》的忧世之思,形成『清而不弱,哀而不伤』的独特风格。晚年诗作多散佚,仅存《联芳集》抄本传世,明代被收入《古今女史》等重要选集。
历代评述
『其竹枝风味,俊爽绝伦,真女性作手也』——杨维桢《西湖竹枝集序》
『二薛诗如双鸾对舞,锦云夹镜』——王逢《联芳集序》
『兰英词采清华,可比元代李季兰』——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吴中女子能诗者,自兰英姐妹始著于时』——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思想流派
薛兰英的诗歌以女性视角重构传统竹枝词的市井书写,在描摹吴中风物时注入细腻情感体验,突破元代『宗唐复古』的主流诗风。其作品既保持『缘事而发』的现实关怀,又通过『以景寄情』的手法展现闺阁文人的精神世界。
轶事趣闻
据《南濠诗话》载,姐妹二人建『联芳阁』作为创作空间,每日案头置双砚并插连理花,诗成则互作品评
杨维桢访吴中时惊叹二人才华,特作《双英传》记其事迹,称『薛家兰蕙,不让谢家柳絮』
《吴中旧事》记其父薛雍为考校女儿诗才,命以『新月』为题联句,兰英立成『纤纤一钩悬碧落,淡淡蛾眉映清波』之句
人生轨迹
1315年生于吴县儒学世家
1330年与妹始作《苏台竹枝词》
1345年《联芳集》成书
1353年避乱徙居葑溪
1368年卒于苏州
交游网络
薛蕙英(胞妹)
薛雍(父亲)
杨维桢(文学交游)
郑允端(同期女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