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先驱,被誉为'西学第一人',系统引进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奠基者。其翻译的《天演论》直接推动维新变法,开创'物竞天择'思想传播先河,梁启超称其'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
- 字:几道
- 流派:经世致用学派|诗界革命派
- 号:又陵
- 文集:《严几道诗文钞》《愈野堂诗集》《严译名著丛刊》
生平简介
严复,生于1854年福建侯官儒医之家,12岁入福州船政学堂,24岁公派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留英期间系统研读亚当·斯密、赫胥黎等著作,形成中西比较视野。归国后历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复旦公学校长等职。甲午战败后,以《论世变之亟》等政论震动士林,1898年译著《天演论》出版,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唤醒国人,推动维新思潮。1905年参与创办复旦公学,培养现代人才。晚年坚持立宪改良,反对激进革命,1921年病逝福州,临终仍疾呼'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其译作精准创造'自繇''逻辑''乌托邦'等398个汉语新词,构建现代学术话语体系。
历代评述
'自严氏之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中国民气为之一变'——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严复是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胡适《四十自述》
'侯官严复,先后译书,风行全国,他毕竟懂西文,故书较可信'——鲁迅《二心集》
思想流派
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渐进改革路径,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政治理念。强调实证科学精神,批判八股取士制度,倡导教育救国论,认为'救亡之道在自强,自强之端在治学'。
轶事趣闻
留学英国期间与郭嵩焘彻夜辩论中西制度差异,直言'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翻译《天演论》时每译完一章即邀梁启超品评,曾因'物竞天择'译法争论三日方定
晚年反对袁世凯称帝,拒任参政院参政,作诗'群盗如毛国若狂'以明志
翻译《天演论》时每译完一章即邀梁启超品评,曾因'物竞天择'译法争论三日方定
晚年反对袁世凯称帝,拒任参政院参政,作诗'群盗如毛国若狂'以明志
人生轨迹
1854年生于福州
1866年考入船政学堂
1877年赴英留学
1879年归国任教
1895年发表救亡四论
1898年出版《天演论》
1905年任复旦校长
1912年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1921年病逝
交游网络
李鸿章(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郭嵩焘(留英时期导师)
梁启超(思想盟友)
林纾(同乡译坛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