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衡

唐代 约779年—约852年 凤翔宝鸡(今陕西宝鸡) 《全唐诗》存诗50余首

中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与王建、张籍齐名,以清丽深婉见称

  • 字:字不详
  • 流派:山水田园诗派
  • 号:不详
  • 文集:散见于《全唐诗》《文苑英华》等

生平简介

杨衡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少年时随父迁居洛阳,家学渊源深厚。早年科举不顺,遂漫游江淮,与隐士交游,形成淡泊诗风。元和初年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外放为地方刺史。晚年辞官归隐终南山,潜心创作。

其诗以五言见长,题材多描绘自然风光与田园生活,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代表作《宿蓝溪对月》被誉为“中唐山水绝唱”,诗中“露白草犹短,泉清林更幽”一句,展现其敏锐的观察力与高超的白描技巧。部分作品反映民间疾苦,如《田家叹》揭露赋税之重,体现儒家济世情怀。

历代评述

“衡诗如空谷幽兰,自含清气”——《全唐诗话》

“中唐以降,五言能得陶谢神韵者,惟杨衡数子而已”——《唐才子传》

“其山水之作,可追摩诘而别有孤怀”——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思想流派

杨衡的诗作多寄情山水,抒发隐逸之志,主张返璞归真。其思想受佛道影响,诗中常含超脱世俗的哲思,如“野寺钟声远,空林人迹稀”体现对尘世纷扰的疏离感。晚年作品则流露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反映中唐社会矛盾。

轶事趣闻

据《云溪友议》载,杨衡曾与友人在终南山隐居,每日以诗酒自娱,闻鸟啼而作诗,得句必邀邻翁共赏。
另传其应试时因诗名被主考官私下索要诗稿,杨衡笑答:“平生诗作皆在天地间,何必独取今日?”

人生轨迹

779年生于凤翔宝鸡
795年随父迁居洛阳
806年进士及第
810年任校书郎
815年外放江州刺史
830年辞官归隐
852年卒于终南山

经典作品

《宿蓝溪对月》 《秋夜山居》 《田家叹》 《终南别业》 《江亭晚望》

交游网络

王建(诗友)
张籍(同派诗人)
韩愈(同期文坛领袖)
白居易(诗歌风格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