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巨源

唐代 约755年-约833年 河中(今山西永济) 现存诗作160余首

杨巨源作为中唐承前启后的诗人,以清丽婉转的诗风在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其作品被收入《御览诗》《极玄集》等唐代重要选本,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大家交游密切,堪称连接大历诗风与元和新体的关键人物。

  • 字:景山
  • 流派:中唐现实主义诗派
  • 号:不详
  • 文集:杨少尹诗集

生平简介

杨巨源生于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年代,少年时即以诗才闻名乡里。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及第后,历任秘书郎、太常博士、虞部员外郎等职。元和九年(814年)出任凤翔少尹,晚年以国子司业致仕。其仕宦生涯贯穿德宗至文宗六朝,亲历永贞革新、元和中兴等重大历史事件。

文学创作上,杨巨源尤擅七言绝句,以《城东早春》《杨花落》等作品展现细腻的观察力。他积极参与元白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在《大堤曲》等诗中实践『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理念。晚年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唱和之作,真实记录了中唐文人的精神世界。

历代评述

『景山诗若碧山晴霭,澄澈见底』——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杨司业诗,如曲江金镜,朗映秋月』——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七言绝句,开元以下,便当以李益、杨巨源为第一』——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

思想流派

杨巨源主张诗歌应『发乎情性,系乎政教』,既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又重视诗歌的社会教化功能。其创作常以日常景物寄寓人生哲理,在《和练秀才杨柳》等诗中体现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展现出儒家仁政思想与道家自然观的诗性融合。

轶事趣闻

据《唐才子传》载,白居易曾以『清词妙句动长安』赞其新作晚年致仕归乡时,刘禹锡赠诗『两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词人战一场』,足见其诗坛影响力

人生轨迹

755年生于河中
789年进士及第
799年任秘书郎
814年任凤翔少尹
830年致仕归乡
833年卒于故里

经典作品

《城东早春》 《杨花落》 《和练秀才杨柳》 《大堤曲》 《赠张将军》

交游网络

白居易(诗友)
刘禹锡(同僚)
张籍(门生)
元稹(文学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