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朴妻
杨朴妻虽仅存诗一首,却因《送夫应举》展现的独立思想被后世誉为‘隐士背后的智性之光’。其诗作被《宋诗纪事》《全宋诗》收录,成为研究宋代女性文学的重要个案。
- 字:不详
- 流派:隐逸诗风|民间歌谣体
- 号:不详
- 文集:
生平简介
杨朴妻,北宋初期隐士诗人杨朴之配偶,其姓名已佚,郑州人士。出身耕读之家,幼承庭训,通晓诗书却未刻意求取文名。嫁与杨朴后,夫妇二人结庐嵩山脚下,以耕织为业,诗酒自娱。在北宋科举兴盛的时代背景下,她以独特的人生选择成为传统士人价值体系的反思者。
咸平年间,杨朴因诗才被举荐入朝,她作《送夫应举》以讽喻,诗中以‘今日捉将官里去’暗喻仕途如囚笼,终使丈夫放弃功名。此事成为宋代隐逸文化的重要典故,朱熹曾评:‘妇人能断丈夫名利念,千古罕有。’其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刻,融合民间歌谣的鲜活与文人诗的哲思,开创了女性隐逸诗的先河。
晚年与杨朴游历江淮,传播‘诗在溪山深处’的创作理念,培养乡间学子数十人。卒后与夫合葬嵩阳,墓前有元代学者所立‘双隐碑’。尽管作品散佚严重,但其人其事在《宋史·隐逸传》《渑水燕谈录》等多部史料中均有记载,成为研究宋代性别与文学关系的关键个案。
历代评述
‘词质而理胜,闺阁中嵇阮也’——厉鹗《宋诗纪事》
‘其诗有击壤遗风,真得隐者三昧’——清·王士禛《池北偶谈》
‘妇人讽夫诗,以此为最’——明·胡应麟《诗薮》
思想流派
她主张‘安贫乐道’的生活哲学,反对科举功名对人性本真的侵蚀,认为‘布衣躬耕’方为人生至境,这一思想深刻影响了杨朴的隐逸选择。
轶事趣闻
据《蒙斋笔谈》载,杨朴被宋真宗召见时,以妻所作《送夫应举》应对:‘更无落魄耽杯酒,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赐帛放归。
民间传说她善制蓑衣,每于雨日披蓑戴笠与夫同耕,时人称‘蓑衣仙侣’。
人生轨迹
生于郑州耕读世家
980年适杨朴为妻
989年作《送夫应举》劝阻科举
1012年随夫游历江淮
约1020年卒于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