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翁
南宋江湖诗派代表人物,以七言绝句见长,其诗被《千家诗》收录为蒙学经典
- 字:嗣宗
- 流派:江湖诗派
- 号:靖逸
- 文集:《靖逸小集》|《四朝闻见录》
生平简介
叶绍翁生于南宋风雨飘摇之际,原姓李,过继处州叶氏而改姓。少时师从大儒真德秀,奠定深厚学养。嘉定十七年(1224年)入临安太学,亲历理宗朝政更迭。其仕途仅任小吏,转而潜心创作,成为江湖诗派中坚。诗作既有《游园不值》的哲思隽永,又有《汉武帝》的咏史讽喻。宝庆年间因“江湖诗祸”牵连,作品遭禁,遂隐居龙泉二十余载,将见闻凝练为《四朝闻见录》,记载高宗至宁宗四朝轶事,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作为江湖诗派集大成者,其诗语言清新自然,善用白描手法捕捉生活意趣。明代胡应麟《诗薮》评其绝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清代厉鹗《宋诗纪事》赞其“得晚唐体神髓”。现代学者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特别指出,叶诗在通俗中见精巧,开后世性灵诗风先河。
历代评述
“嗣宗绝句如云间白鹤,清唳动人”——刘克庄《后村诗话》
“宋人绝句精华,十之三四在江湖”——钱钟书《谈艺录》
“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妙处殆不容说”——陈衍《宋诗精华录》
“南渡后诗家翘楚,野史笔记尤具史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思想流派
叶绍翁承袭杨万里“诚斋体”的通俗灵动,主张诗歌应贴近生活、抒写性灵。其思想兼具隐士的超然与儒家的济世情怀:既在《访隐者》中寄托遁世之思,又在《田家三咏》中揭露赋税之苦。晚年更以《四朝闻见录》展现史家笔法,实录南宋政坛风云。
轶事趣闻
游园不值创作轶闻:据《诗人玉屑》载,叶绍翁访友不遇,见墙头红杏而悟“春色难禁”之理,遂成千古绝句
龙泉隐居之谜:晚年拒召出仕,在处州龙泉建“靖逸草堂”,与山民共耕,其居所遗址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诗坛雅集趣谈:与葛天民西湖泛舟斗诗,以“春在枝头已十分”对答“春在梅花第几桥”,传为佳话
龙泉隐居之谜:晚年拒召出仕,在处州龙泉建“靖逸草堂”,与山民共耕,其居所遗址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诗坛雅集趣谈:与葛天民西湖泛舟斗诗,以“春在枝头已十分”对答“春在梅花第几桥”,传为佳话
人生轨迹
1195年生于福建建安
1208年过继叶氏迁居龙泉
1217年师从真德秀治学
1224年入临安太学
1233年任江东转运司幕僚
1240年隐居龙泉著书
1264年卒于靖逸草堂
交游网络
真德秀(师从关系)
葛天民(诗友)
刘克庄(江湖诗派同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