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芬公主

唐代 约725年—约746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 1

作为唐代最具悲剧色彩的和亲公主之一,宜芬公主以唯一传世诗作《虚池驿题屏风》在文学史上占据特殊地位。其作品不仅是唐代宫廷女性诗歌的重要标本,更成为研究古代和亲政策与个人命运冲突的珍贵史料,被收录于《全唐诗》及多部边疆文学研究专著。

  • 字:不详
  • 流派:唐代宫廷诗|边塞诗
  • 号:不详
  • 文集:

生平简介

宜芬公主,本名失考,唐玄宗侄女,生母为独孤氏。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获封公主,天宝四年(745年)三月,时年二十许,被命和亲契丹首领李怀秀。四月出发途经虚池驿,题诗屏风留下千古绝唱,五月抵契丹牙帐完婚。然同年九月,因平卢节度使安禄山为邀边功,肆意侵压契丹,致契丹杀公主举兵反唐,其短暂婚姻仅维系四月便香消玉殒。

其生平浓缩展现盛唐时期复杂的边疆政治:作为玄宗朝最后一位外嫁东北边疆的公主,她的命运与安史之乱前的权力博弈紧密交织。诗作中'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的慨叹,既是个体情感的迸发,更是整个和亲群体集体命运的写照。近年出土的《唐故静乐公主墓志》提及'宜芬姊殉节契丹',为研究其生平提供新佐证。

历代评述

『辞气清朗,寄慨遥深,殊不类妇女口吻』——《全唐诗》评注

『以一屏风诗照见唐室和亲政策之残酷本质』——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

『其绝笔之作,实为盛唐边塞诗别调』——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思想流派

其诗作渗透着对政治联姻的深刻反思,通过'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等诗句,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与精神坚守。诗中既有对故国家园的深切眷恋,又隐含着对身份使命的复杂认知,形成哀而不伤的独特美学特质。

轶事趣闻

天宝四年和亲途中,于虚池驿题诗屏风,墨迹未干即被催发北上
抵达契丹仅月余,因安禄山故意激化边衅,契丹部族反叛,与静乐公主同遭杀害

人生轨迹

725年生于长安
737年获封宜芬公主
745年三月受命和亲
745年四月题诗虚池驿
745年五月抵达契丹
745年九月死于兵变

经典作品

《虚池驿题屏风》

交游网络

唐玄宗(父)
李怀秀(契丹首领,丈夫)
独孤氏(生母)
静乐公主(同期和亲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