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

宋代 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 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 现存诗词约20余首,奏疏、题记等文章180余篇

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与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形象成为中华文化中爱国精神的象征,文学作品亦被后世誉为‘壮怀激烈’的代表。

  • 字:鹏举
  • 流派: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词坛双璧’
  • 号:不详
  • 文集:岳武穆遗文

生平简介

岳飞生于北宋崇宁二年,少时习武读兵书,宣和四年从军,靖康之变后投身抗金。建炎元年上书反对南迁被革职,后随宗泽守开封,创立‘岳家军’形成‘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铁军纪律。绍兴四年收复襄阳六郡,十年郾城之战大破金军铁浮屠,抵朱仙镇时因高宗连发金牌被迫撤军。次年以‘谋反’罪名入大理寺,绍兴十一年除夕夜被害于风波亭,年仅39岁。孝宗时平反,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

其军事思想强调‘仁、信、智、勇、严’五德兼备,首创‘连结河朔’战略,文学创作充满收复河山的壮志豪情。《宋史》评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毛泽东称‘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爱国英雄’。

历代评述

‘文武全器,仁智并施,三代而下,一人而已’——《宋史·岳飞传》

‘岳飞之志,足以泣鬼神而贯金石’——辛弃疾《美芹十论》

‘惟公勋业追王导,为写精忠字字愁’——文天祥《拜岳王墓》

‘岳飞流芳百世,秦桧遗臭万年’——毛泽东1952年视察岳飞故里时评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邓广铭《岳飞传》

思想流派

岳飞主张‘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强调‘恢复中原’为毕生志向,以‘忠君爱国’为核心思想,在《五岳祠盟记》中提出‘迎二圣归京阙’的政治目标,其军事思想注重纪律严明与军民合一。

轶事趣闻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激励从军
朱仙镇大捷后连收十二道金牌被迫班师
狱中写下‘天日昭昭’四字血书鸣冤
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构陷致死
杭州岳王庙铁铸跪像遗臭千年

人生轨迹

1103年生于河南汤阴农家
1122年首次从军
1126年投奔宗泽守开封
1129年建康之战初露锋芒
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
1140年郾城、颍昌大捷
1141年解除兵权入狱
1142年1月27日遇害

经典作品

《满江红·怒发冲冠》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五岳祠盟记》 《乞出师札子》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交游网络

宗泽(提拔上司)
秦桧(政敌)
宋高宗赵构(君主)
张宪(部将)
岳云(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