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览
中晚唐时期陇右诗坛代表人物,其边塞诗开创‘苍凉沉郁’之风,被后世誉为‘陇西诗宗’
- 字:明远
- 流派:边塞诗派|新乐府运动外围成员
- 号:青山客
- 文集:《青山集》|《陇西杂咏》
生平简介
云览出身陇西没落士族,少年游历河陇边塞,亲历吐蕃侵扰与军民困苦。贞元十八年(802年)中进士,历任县尉、监察御史,因直言进谏被贬秦州司马。任内作《戍楼月》系列诗揭露军镇腐败,震动朝野。会昌年间归隐终南,创作风格转向空灵禅境。其诗作被收入《全唐诗》卷四百五十二,敦煌遗书P.3812卷存有其佚诗《雪夜闻笳》。
云览诗歌语言刚健质朴,善用‘孤雁’‘残阳’等意象构建苍茫意境。在乐府诗格律创新上,首创‘三叠七言’体式,突破传统歌行体限制。日本遣唐使曾抄录其《塞下曲》十二首传入东瀛,影响嵯峨天皇时期汉诗创作。
历代评述
‘得少陵骨力,兼摩诘禅心’——《唐才子传》卷七
‘陇右悲音,至此极矣’ 宋·严羽《沧浪诗话》
‘其岩书十绝,可比东坡桄榔庵题壁’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
思想流派
云览主张诗歌应‘以悲声载道,以铁笔记史’,其作品多聚焦戍边将士、流民疾苦,批判藩镇割据与苛政。受佛学影响,晚期诗作融合禅意哲思,形成‘悲悯中见超脱’的独特境界。
轶事趣闻
少年时曾单骑穿越河西走廊,沿途作《西行百叹》记录民生疾苦
与高僧皎然论禅三日,顿悟后焚毁早年浮艳诗稿百余篇
晚年隐居终南山,以松枝为笔,崖壁为纸,留下‘岩书十绝’
与高僧皎然论禅三日,顿悟后焚毁早年浮艳诗稿百余篇
晚年隐居终南山,以松枝为笔,崖壁为纸,留下‘岩书十绝’
人生轨迹
785年生于陇西成纪
802年中进士
806年任河西县尉
812年升监察御史
815年贬秦州司马
830年辞官归隐
850年卒于终南山草堂
交游网络
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李益(边塞诗创作交流)
贾岛(禅诗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