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桥

明代 约明太祖洪武年间 闽县(今福建福州) 现存诗作约30余首

张红桥被誉为明初闽中才女代表,其诗作以婉约清丽著称,是研究明代女性文学的重要个案。钱谦益《列朝诗集》将其列为闺秀诗人之首,清代谢肇淛《五杂俎》称其作品'哀感顽艳,不让易安'。

  • 字:不详
  • 流派:闽中诗派闺秀分支
  • 号:不详
  • 文集:红桥集(已散佚)

生平简介

张红桥,明初传奇才女,生于福州官宦世家。幼年丧父,随母寄居红桥西侧,遂以地名为号。及笄之年即以《香奁十咏》震动闽中文坛,时人赞其'扫眉才子,不栉进士'。洪武十八年(1385年)与闽中诗派领袖林鸿相知相恋,二人酬唱诗作后被辑为《红桥集》,开明代文人爱情诗集先河。

这段惊世恋情因林鸿已有家室遭世俗非议,红桥在《答林鸿》诗中写下'梨花寂寂斗婵娟,银汉斜临绣户前'的凄美绝唱。分离后隐居乌石山麓,终日以诗文自遣,终因情志郁结早逝,年仅二十余岁。其生平被周玄收入《红桥传》,成为明代女性文学史重要文献。

张红桥的诗作突破传统闺阁题材,在《秋闺怨》《悼亡》等作品中展现女性独立意识。清初朱彝尊《明诗综》评其诗'情深文明,怨而不怒',现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她的创作'实为晚明性灵派之先声'。

历代评述

其诗清丽幽婉,得风人旨——钱谦益《列朝诗集》

才情旖旎,闺阁中之谪仙人也——钟惺《名媛诗归》

红桥之作,哀感顽艳,直追漱玉——谢肇淛《五杂俎》

明代女性觉醒之先声,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思想流派

张红桥的诗歌多抒发女性主体意识,既有对自由恋爱的勇敢追求,亦包含对封建礼教束缚的隐晦批判。其作品常借景抒怀,通过'落花''孤雁'等意象表达知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精神困境,形成'以柔写刚'的独特风格。

轶事趣闻

据《名媛诗归》记载,张红桥与'闽中十子'之首林鸿相恋时,曾以'凤台无宿竹'为题作诗,林鸿苦思不得佳句,最终由红桥补全'秦淮旧明月,夜夜照流黄',成就诗坛佳话。
明人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述,红桥临终前焚毁大量诗稿,仅存与林鸿唱和之作,其侍女偷藏部分残稿传世。

人生轨迹

幼居福州红桥
及笄以诗闻名
洪武十八年与林鸿定情
创作酬唱诗集
情变隐居乌石山
临终焚稿早逝

经典作品

《答林鸿》 《秋闺怨》 《悼亡》 《香奁十咏》 《无题二首》

交游网络

林鸿(恋人)
王偁(文坛友人)
周玄(诗作收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