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
张继位列《唐诗三百首》重要作者,以《枫桥夜泊》奠定诗坛地位,其作品被誉为"中唐山水诗典范",明代胡应麟评其"以一诗名垂千古"。
- 字:不详
- 流派:山水田园诗派
- 号:不详
- 文集:张继诗集
生平简介
张继,字不详,湖北襄阳人,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早年隐居襄阳鹿门山研习典籍,天宝十二年(753年)赴长安应试落第,安史之乱爆发后避乱南下,任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等职。其人生轨迹贯穿盛唐向中唐转型期,诗作深刻反映战乱后知识分子的精神困顿。
张继游历江南期间创作巅峰,以《枫桥夜泊》为代表作,开创"夜半钟声"的诗歌意象系统。晚年出任洪州盐铁判官,主管江淮漕运,卒于任所。虽仕途不显,但文学成就卓著,《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明代高棅将其列为"接武"期代表诗人。
其诗歌语言凝练含蓄,善用白描手法表现羁旅愁思,苏轼评其"诗中有画,画中含禅"。张继与刘长卿、皇甫冉等人交游密切,作品多收录于《中兴间气集》,见证中唐诗歌审美转向。
历代评述
"继诗清迥,有道者风"——《中兴间气集》
"风流儒雅,绝世独立"——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二十八字史,三更客子心"——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唐人七绝压卷之作"——清·王闿运《湘绮楼说诗》
思想流派
张继诗作以自然意象寄寓人生感悟,融合禅意哲思与羁旅愁绪,反映安史之乱后士人心态。主张"诗以载道,景以抒情",擅长通过夜泊、钟声等意象营造空灵意境。
轶事趣闻
寒山寺因《枫桥夜泊》名扬四海,后世考证发现唐代该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诗中"夜半钟声"引发宋代欧阳修质疑,实则唐代寺院确有夜半敲钟习俗。
张继科举落第后漫游江南,夜泊枫桥时闻钟声有感,挥毫写下千古绝唱,手迹原稿传说被吴中士人珍藏百年。
人生轨迹
715年生于襄阳
753年进士落第
755年安史之乱南迁
756年任盐铁判官
779年卒于洪州任上
交游网络
刘长卿(诗友)
皇甫冉(同科进士)
韦应物(同期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