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碣
章碣以独创的七律变体诗闻名晚唐,开创了诗歌形式的创新实验。其作品被《全唐诗》收录一卷,清代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诗'峭拔奇警,别具机杼',与罗隐、方干并称'浙中三才',是反映唐末社会矛盾的重要诗史。
- 字:子明
-
流派:
晚唐现实主义诗派代表,继承杜甫批判精神,与皮日休、聂夷中同属'伤时讽世'群体。其'变体诗'突破传统平仄规范,《唐音癸签》评其'句句叠用双声叠韵,自成一家'。
- 号:不详
- 文集:
生平简介
章碣,晚唐重要现实主义诗人,生于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前后,卒于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左右。其父章孝标为元和十四年进士,家学渊源深厚却屡试不第,这种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咸通末年(873年)起,章碣开始长达二十年的科场挣扎,目睹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的乱象,将满腔悲愤倾注于《东都望幸》《旅舍早起》等讽喻诗中。
乾符年间(874-879),漫游江淮时创作《焚书坑》等代表作,以'坑灰未冷山东乱'的犀利笔触讽喻时政。中和元年(881年)黄巢入长安后,章碣南逃避祸,在浙东与方干、罗隐结为莫逆,形成'浙东诗人群'。晚年归隐故里,诗风转向清寂,留有《城南偶题》《变体诗》等晚年佳作。其诗歌在宋代仍受杨万里等人推崇,清代《载酒园诗话》赞其'用意深而措辞婉,真得风人之旨'。
历代评述
'碣诗如孤鹤唳霜,清警动人'——宋·《唐诗纪事》卷六十一
'其变格独创处,正自不易到'——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
'晚唐之铮铮者,章碣《焚书坑》尤为千古绝调'——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峭急中自饶深致,较诸俚俗靡弱者,故当胜之'——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思想流派
秉持儒家济世情怀,作品中常见对科举腐败的揭露与民生疾苦的关怀。主张'诗贵奇崛'的创作理念,在《焚书坑》中提出'刘项原来不读书'的史观,暗讽晚唐重文轻实的流弊。
轶事趣闻
早年应试作《曲江春望》诗,以'隔岸水牛浮鼻渡,傍溪沙鸟点头行'之句轰动长安,时人谓之'章氏体'
与诗僧贯休论诗时戏言:'若能盗得乾坤句,便是蓬莱谪仙人',传为诗坛佳话
晚年隐居杭州,刺史钱镠慕名求见,章碣以'竹户半开钟未起,茶烟轻飏落花风'诗句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