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耒

宋代 1054年-1114年 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 现存诗作约2000首

苏门四学士重要成员,江西诗派承前启后者,与黄庭坚并称"黄张"

  • 字:文潜
  • 流派:江西诗派(后期转向自然派)
  • 号:柯山
  • 文集:柯山集 张右史文集 宛丘先生文集

生平简介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北宋中后期重要文学家。生于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卒于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祖籍亳州谯县,生于楚州淮阴。少年时即以文采闻名,十三岁能文,十七岁游学陈州时受教于苏辙,由此得入苏轼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中最年轻的成员。

元祐年间(1086-1093)是其创作高峰期,历任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等职。绍圣元年(1094)因党争牵连,先后贬谪润州、宣州、黄州等地。晚年定居陈州,生活清贫而创作不辍。其诗风早年学白居易、张籍,中年转益多师,晚年形成平易自然、关心民瘼的独特风格,对南宋陆游等诗人影响深远。

历代评述

"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陆游《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

"雄深雅健,纤秾瑰丽,无所不有"(《宋史·文苑传》)

"张侯文章殊不病,历险心胆元自壮"(晁补之《题文潜诗册后》)

思想流派

主张诗歌应"满心而发,肆口而成",反对刻意雕琢。提倡关注民生疾苦,晚年作品多反映农村生活。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认为"文章之于人,有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

轶事趣闻

十七岁作《函关赋》震动太学晚年寓居陈州时,虽家贫仍坚持每日作诗,自称"日课一诗"与晁补之斗茶作诗,留下"茗战"佳话

人生轨迹

1054年生于楚州淮阴
1071年中进士
1078年任临淮主簿
1086年任秘书省正字
1094年贬监黄州酒税
1100年复官太常少卿
1114年卒于陈州

经典作品

《夜坐》 《初见嵩山》 《和晁应之悯农》 《海州道中》 《劳歌》

交游网络

苏轼(师从)
黄庭坚(同门)
秦观(同门)
晁补之(同门)
陆游(文学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