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轼

宋代 1133年-1180年 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 200余篇

南宋理学重要代表人物,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

  • 字:敬夫
  • 流派:湖湘学派
  • 号:南轩
  • 文集:南轩文集

生平简介

张轼,字敬夫,号南轩,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生于蜀中仕宦之家。其父张浚为抗金名相,家学渊源深厚。少年随父辗转湖湘,得胡宏亲授《春秋》大义。隆兴元年(1163年)中进士,历任严州教授、吏部员外郎等职。在学术上承继二程理学,开创湖湘学派思想体系,于岳麓书院讲学期间培养弟子百余人。其诗歌创作以理趣见长,《南轩文集》收录诗文奏疏二百余篇,多寓家国忧思于山水咏物之中。淳熙七年(1180年)病逝江陵府舍,门人私谥『宣公』。明代从祀孔庙,清康熙帝御题『学达性天』匾额褒扬。

历代评述

『得孔孟之正传,为考亭所推重』——《宋元学案》

『南轩文字,浑然天成,尤为近道』——朱熹《与曹晋叔书》

『张敬夫卓然有见,虽累千百言,莫非正大之体』——黄宗羲

思想流派

张轼主张『知行相须』的实践哲学,强调『理在事中』的认知观。其人性论以孟子性善说为根基,提出『心统性情』的修养论,主张通过『居敬穷理』实现道德自觉。在文学创作中倡导『文以载道』,诗歌多寓理学思想于自然意象。

轶事趣闻

幼年随父张浚流放永州,于贬谪途中手不释卷
乾道三年与朱熹会于岳麓书院,三日辩《中庸》未休
任严州教授时,每月朔望率诸生拜谒学宫,风雨无阻

人生轨迹

1133年生于汉州绵竹
1143年随父谪居永州
1153年师从胡宏习理学
1163年中进士
1165年任严州教授
1175年与朱熹会讲岳麓书院
1180年卒于江陵

经典作品

《南轩文集》 《论语解》 《孟子说》

交游网络

朱熹(学术挚友)
吕祖谦(学术盟友)
张浚(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