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

唐代 667年-730年 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迁居洛阳 《全唐诗》存诗400余首,文集30卷

盛唐文坛领袖,'燕许大手笔'之一,三拜宰相辅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唐代骈文向散文转型的关键人物。

  • 字:道济(一说说之)
  • 流派:宫廷诗派革新者,融合南北文风,开雄浑诗境先河。
  • 号:不详
  • 文集:张燕公集(又称张说之文集)

生平简介

张说,字道济,生于唐高宗乾封二年(667年),幼年随父迁居洛阳。永昌元年(689年)参加制举考试,以'贤良方正'科第一入仕,武则天亲阅其策论,赞为'国之瑰宝'。历经武周、中宗、睿宗、玄宗四朝,三度拜相,主导开元前期改革。

政治生涯跌宕起伏,曾因得罪张易之兄弟被流放钦州,又因与姚崇政见不合贬任相州刺史。任朔方节度使期间整饬边防,首创'募兵戍边'制度。文学方面主持编修《三教珠英》,改革科举试策文体,提携王翰、贺知章等文士,其骈文'典丽宏赡',诗歌'气势恢宏',代表作《邺都引》被赞'具史记笔法'。

晚年封燕国公,总领集贤院,开元十八年(730年)病逝,追赠太师,谥'文贞',陪葬泰陵。其政治遗产深刻影响开元体制,文学成就为盛唐气象奠定基础。

历代评述

'朝廷大述作多出於手'——《旧唐书》

'燕公精思焚膏,雄浑继响'——王世贞《艺苑卮言》

'张说之文,如秋江静练,暮山紫翠'——苏轼《评唐贤文》

'开元文物彬彬,说力居多'——《新唐书·文艺传序》

思想流派

张说主张'文以经国',提倡文学应兼具教化功能与艺术性,反对浮华骈俪;政治上强调礼制治国,主持修订《开元礼》;军事上推行'募兵制'改革,奠定盛唐边防体系;文化领域推动集贤院建设,促成儒释道三教融合。

轶事趣闻

少年时以'方庆五世同居'对策得武则天破格提拔
监修泰陵时发明'铁马'运送石料
与姚崇政斗失败后每日抄录《左传》静心
临终前作《遗疏》直谏玄宗节俭用兵

人生轨迹

667年生于洛阳
689年制举夺魁入仕
703年因忤旨流放钦州
711年首任宰相
713年助玄宗平太平公主之乱
721年改革边防制度
725年封禅泰山总礼仪
730年病逝长安

经典作品

《邺都引》 《幽州夜饮》 《奉和圣制送宇文融安辑户口》 《蜀道后期》 《巡边在河北作》

交游网络

唐玄宗(君臣)
姚崇(政敌)
张九龄(提携后辈)
苏颋(文学齐名)
徐坚(集贤院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