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唐代 约675年-约750年 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 诗作存世6首,书法真迹传世4件

中国书法史上首位纯艺术化草书大家,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被尊为'草圣'。其狂草突破王羲之传统,开创'一笔书'新境界,直接影响中唐以后书法审美变革。

  • 字:伯高
  • 流派:狂草派核心代表人物,诗歌属盛唐山水田园派
  • 号:草圣
  • 文集:张长史草书集(后世辑录)

生平简介

张旭生于苏州官宦世家,少年时随舅父陆彦远学习书法,得二王笔法真传。弱冠之年以博学宏词科入仕,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在长安任职期间,与李白、贺知章等结为'饮中八仙',诗酒唱和中完成艺术蜕变。

四十岁后专攻草书,首创'连绵草'笔法,将舞蹈韵律融入书法线条。天宝年间因创作《肚痛帖》《古诗四帖》达到艺术巅峰,其作品被玄宗列为'三绝'之一。晚年归隐吴中,将书法心得传授颜真卿,推动唐代书法的全面革新。

作为诗书双绝的文化符号,张旭打破'书法服务于文字内容'的传统,使草书成为独立艺术形式。他的创作实践标志着中国书法从实用书写向纯粹艺术表达的重要转折,对日本平安时代书法及西方抽象表现主义均有深远影响。

历代评述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杜甫《饮中八仙歌》

'张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

思想流派

张旭主张'观物取象'的艺术创作论,强调从自然动态中捕捉灵感。其书法追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的天然意象,诗歌创作注重营造空灵意境,渗透着'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学思想。他认为艺术应超越技法层面,通过'醉态直觉'实现'物我两忘'的创作境界。

轶事趣闻

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悟得草书笔法
醉后以发濡墨书写宫墙惊动长安
与李白对饮时在酒肆墙壁即兴挥毫

人生轨迹

675年生于吴县
695年任常熟县尉
710年调任长安金吾长史
725年与李白定交
735年创作《古诗四帖》
745年获玄宗御赐'草圣'称号
750年卒于洛阳

经典作品

《古诗四帖》 《肚痛帖》 《郎官石柱记》 《桃花溪》 《山中留客》

交游网络

李白(诗酒挚友)
贺知章(饮中八仙同好)
吴道子(书画双绝并称)
颜真卿(书法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