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

宋代 约1248年-约1320年 临安(今浙江杭州) 存世词作302首

宋末元初词坛巨擘,与姜夔并称'姜张',被清代浙西词派奉为宗师。其《词源》系统总结词学理论,开创'清空骚雅'词风,被誉为'词家之申韩'。

  • 字:叔夏
  • 流派:格律派|遗民词人群体
  • 号:玉田、乐笑翁
  • 文集:山中白云词|词源

生平简介

张炎出身南宋顶级世家,祖父张濡为独松关守将,父张枢精通音律。幼承家学,1276年临安陷落后,祖父被元军磔杀,家产遭籍没,遂漂泊江浙。1284年与周密结西湖吟社,1290年北游大都,见黜于权贵,南归后足迹遍及吴越。1300年后定居山阴,1315年尚与袁桷、虞集等酬唱。其词早年承周邦彦之典丽,中年转姜夔之清空,晚年熔炼出'张孤雁'的凄怆意象。理论著作《词源》确立'雅正'词学观,将词乐研究推向新高度。

特殊经历造就其双重文化身份:作为前朝贵胄,词中常见'黍离之悲';作为职业词人,开创了以词论艺的新范式。元初文坛领袖戴表元称其'风神散朗,犹有承平故家遗风',其词史地位在清代被重新发现,朱彝尊谓'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玉田而极其变'。

历代评述

'生香真色人难学,为'西子妆'提出最上乘义法——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玉田词风流神韵,不啻白石老仙'——邓牧《张叔夏词集序》

'南宋至炎玉田,始极工巧——朱彝尊《黑蝶斋词序》

'叔夏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仇远《山中白云词序》

'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绣山水犹生清响'——郑思肖《玉田词题辞》

思想流派

主张'词要清空,不宜质实',强调音律与意境融合。作品中贯穿着故国之思与身世飘零之叹,以咏物寄兴手法表达遗民气节,晚年词风转向苍凉沉郁。

轶事趣闻

其六世祖为南宋名将张俊,家族富藏典籍字画,幼年曾见家中'积书数万卷,彝鼎秘玩,罗列堂前'(戴表元《送张叔夏西游序》)。
1290年北上元大都缮写金字《藏经》,见故都景物作《凄凉犯》,未受元廷任用,次年南归。
晚年卖卜鄞州,与邓牧、谢翱等遗民交游,自号'乐笑翁'以寓旷达。

人生轨迹

1248年生于临安
1275年家道中落
1276年宋亡漂泊
1284年参与西湖吟社
1290年北上大都
1291年南归漫游
1300年定居山阴
1320年卒于钱塘

经典作品

《高阳台·西湖春感》 《解连环·孤雁》 《月下笛》 《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绮罗香·红叶》

交游网络

姜夔(词风影响)
王沂孙(遗民唱和)
周密(西湖吟社)
赵孟頫(故宋宗室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