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端

宋代 1121年-1175年 江西鄱阳 现存词作150余首,诗作30余首

南宋中兴词人群体的重要代表,上承苏轼豪放词风,下启辛弃疾爱国词章,被《四库全书总目》评为"词格颇高"。其"波底夕阳红湿"之句曾获宋孝宗御批赞赏,在宋代词坛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

  • 字:德庄
  • 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 号:介庵
  • 文集:介庵集(已散佚)|介庵词

生平简介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江西鄱阳人,出身书香世家,为宋太祖弟魏王赵廷美七世孙。绍兴八年(1138年)十八岁中进士,历官钱塘县丞、建宁府知府、江东转运副使等职,晚年退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作为南宋中兴词人群体的中坚力量,其词作既有关注现实的《水调歌头·秀州坐上作》,又有清新婉约的《谒金门·春半》,艺术成就被况周颐评为"清丽芊绵,小晏(几道)、秦郎(观)之亚也"。

在三十余年的仕宦生涯中,赵彦端亲历南宋初年的政治动荡与文坛变革,与陆游、范成大等并称"中兴四大诗人"的尤袤曾为其文集作序。其词学创作突破传统婉约格局,在《点绛唇·途中逢管倅》等作品中开创"以诗为词"的新境,对辛派词人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晚年编纂的《介庵琴趣外编》收录其代表性词作,现存《全宋词》辑录其作品数量居南宋前期词人前列。

历代评述

其词婉约清丽,言近旨远,直逼花间遗韵——况周颐《蕙风词话》

赵德庄词章,高处不减晏叔原——毛晋《宋六十名家词》

彦端词多婉约纤秾,自成一家体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介庵词温雅俊爽,尤工于写景——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

思想流派

赵彦端的创作思想体现为家国情怀与隐逸之趣的交织。早年仕途作品中多见忧国忧民之思,晚年退居信州后,词风转向山水田园的闲适抒怀,形成"清丽婉约中寓豪宕之气"的独特风格,这种转变深刻反映了南宋士大夫在政治动荡中的精神轨迹。

轶事趣闻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任钱塘县丞时,于西湖畔建"菊坡"别业,常与文友雅集,时人称为"菊坡先生"


乾道年间与辛弃疾同在江西为官,二人诗酒唱和,其《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与辛词风格相映成趣,成为南宋词坛佳话

人生轨迹

1121年生于鄱阳书香世家
1138年中进士任钱塘县丞
1155年任建宁府知府整顿盐政
1163年任江东转运副使
1170年退居信州专心著述
1175年病逝于鄱阳故里

经典作品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谒金门·春半》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水调歌头·秀州坐上作》 《清平乐·席上赠人》

交游网络

辛弃疾(词坛挚友)
韩元吉(同科进士)
洪迈(文学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