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

宋代 1056年-1121年 钱塘(今浙江杭州) 存世词作180余首

北宋词坛集大成者,被王国维誉为『词中老杜』,开创格律词派先河。其词法度严谨、音律谐美,直接影响南宋姜夔、吴文英等大家,清代常州词派奉为圭臬。

  • 字:美成
  • 流派:婉约派|格律派
  • 号:清真居士
  • 文集:清真居士集|片玉词

生平简介

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北宋中后期最具影响力的词人。少年时以《汴都赋》震动文坛,元丰六年入太学,历庐州教授、溧水县令等职。徽宗朝提举大晟府,主持宫廷雅乐修订,精研音律创制新调。其词作承柳永而开姜夔,将慢词艺术推向新高度,代表作《兰陵王·柳》被誉为『渭城三叠』。晚年卒于南京鸿庆宫,追赠宣奉大夫。

生平足迹遍及汴京、庐州、溧水、明州等地,宦游经历使其词作充满身世飘零之感。词集《片玉集》在南宋已刊行二十余种版本,元代方回称『词家之有周邦彦,犹诗家之有杜甫』。其四声入词、严分仄韵的创作规范,成为后世填词的金科玉律。

历代评述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王国维《人间词话》

『周美成以旁搜远绍之才,寄情长短句,缜密典丽,流风可仰』——刘肃《片玉集序》

『美成负一代词名,所作之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张炎《词源》

思想流派

主张『词别是一家』,强调音乐性与文学性的统一。注重章法结构,善用铺叙手法;内容多写羁旅愁思与男女恋情,情感表达含蓄蕴藉,追求『浑厚和雅』的审美境界。

轶事趣闻

任溧水县令时自署『顾曲周郎』匾额,精通音律常自度曲
献《汴都赋》获宋神宗擢拔为太学正
与李师师交往传闻被写入《贵耳集》,曾因宋徽宗临幸而藏匿床底

人生轨迹

1056年生于钱塘
1073年献《汴都赋》入太学
1085年任庐州教授
1093年知溧水县
1108年提举大晟府
1121年卒于南京

经典作品

《兰陵王·柳》 《苏幕遮·燎沉香》 《少年游·并刀如水》 《六丑·蔷薇谢后作》 《西河·金陵怀古》

交游网络

宋徽宗赵佶(君臣)
李师师(传闻交往)
姜夔(词风继承者)
贺铸(词坛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