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

宋代 1081年-1159年 河南府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约250首

南宋词坛'洛中八俊'之一,隐逸词派集大成者,开清旷词风先河

  • 字:希真
  • 流派:隐逸词派
  • 号:岩壑|伊水老人|洛川先生
  • 文集:樵歌

生平简介

朱敦儒,字希真,北宋元丰四年生于洛阳名门。少年时以'志行高洁'闻名,元祐年间屡荐不仕,隐于伊嵩山水间。靖康元年金兵南下,携家南渡,辗转广南、两浙,创作大量忧时伤乱之作。绍兴二年应诏任秘书省正字,后因主张抗金被劾'专立异论'罢官。绍兴十九年秦桧当政时被迫复出,次年秦桧卒即致仕,隐居嘉禾。晚年词作臻于化境,将身世之感与历史兴亡熔铸为'古今一梦'的旷达之境。其词集《樵歌》三卷,以清丽晓畅之语写超然物外之思,开创南宋隐逸词派新风。

作为南北宋之交的重要词人,朱敦儒的人生轨迹折射出战乱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从'诗万首,酒千觞'的疏狂,到'中原乱,簪缨散'的悲怆,再到'不须计较苦劳心'的彻悟,其创作完整展现了宋代文人从积极入世到超然出世的转变过程。晚年虽受秦桧征召引发争议,但'其清品仍为世所重'(《宋史翼》),词作更被王鹏运誉为'忧时念乱,忠爱之忧,往往形诸笔墨'。

历代评述

'天资旷远,有神仙风致' 黄昇《花庵词选》

'忧时念乱,忠爱之忧,往往形诸笔墨' 王鹏运《樵歌跋》

'朱希真拟古九首,词浅意深,非徒拟古而已' 张端义《贵耳集》

'希真词品高洁,妍思幽窅,殆类储光羲诗体' 汪莘《方壶诗余自序》

思想流派

早年崇尚道家无为思想,以'麋鹿之性'自喻,拒仕隐居;靖康之变后词风转向家国忧思,主张抗金复土;晚年历经宦海沉浮,复归'世事短如春梦'的遁世哲学,形成'朱希真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轶事趣闻

宋钦宗召试学士院时,朱敦儒以'麋鹿之性,自乐闲旷'固辞官职
绍兴二年应召入仕前,友人作'劝驾诗'讽其'草堂不踏红尘破'
晚年因秦桧强起为鸿胪少卿,桧死即致仕,时人谓之'晚节犹存'

人生轨迹

1081年生于洛阳
1090-1126年隐居伊嵩
1127年靖康之变南渡
1132年任秘书省正字
1140年因主战罢官
1150年任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1155年被迫任鸿胪少卿
1156年致仕归隐
1159年卒于嘉禾

经典作品

《鹧鸪天·西都作》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 《好事近·渔父词》

交游网络

宋高宗(君臣)
秦桧(政治胁迫)
陈与义(洛中八俊)
周必大(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