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

宋代 约1135年-约1180年(存疑) 钱塘(今浙江杭州)【一说海宁】 诗337首、词33首(现存)

与李清照并称宋代女性文学双璧,明代徐士俊评其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清代陈廷焯列为宋代四大女词人之一

  • 字:淑真
  • 流派:婉约派(兼有豪放特质)
  • 号:幽栖居士
  • 文集:断肠集|断肠词

生平简介

朱淑真,宋代最具争议性的天才女词人,生于仕宦之家,自幼展露'天资秀发,性灵钟慧'(魏仲恭序)。其人生轨迹堪称封建时代知识女性的悲剧缩影:少年时在西湖畔吟咏'独自凭栏干,夜深花正寒'展露早慧诗才;及笄后被迫嫁与庸吏,写下'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痛陈婚姻不幸;中年游历江淮时创作巅峰,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构建独特暮春意象;晚年归居钱塘,将毕生心血辑为《断肠集》,终在'展转衾裯空懊恼'的孤寂中香消玉殒。

她的诗词突破闺阁限制,既有'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的大胆情思,亦存'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傲骨,更独创'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的愁绪美学。其作品在元代遭理学打压,直至明末才重现文学史视野,现已成为研究宋代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范本。

历代评述

'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魏仲恭《断肠集序》

'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真不亚于易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其诗浅弱,不脱闺阁之习,世以沦落哀之'——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淑真才色冠一时,然所适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句'——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思想流派

主张'诗发乎情性'的创作观,突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桎梏,作品中体现女性主体意识觉醒,通过自然意象隐喻婚姻不幸,形成'断肠'美学范式。其《自责》诗直言'女子弄文诚可罪',以反讽手法批判社会对才女的压制。

轶事趣闻

少女时期作《圈儿词》传情,以连环图案代替文字
据传因父母焚毁诗稿,现存作品仅'百不存一'
晚年手植断肠花(秋海棠)以寄愁思

人生轨迹

1135年生于钱塘官宦世家
1150年嫁与汪纲(一说杜旰)
1155-1162年间游历荆楚、江淮
1170年返居杭州创作《断肠集》
1180年郁郁而终

经典作品

《减字木兰花·春怨》 《江城子·赏春》 《蝶恋花·送春》 《谒金门·春半》 《自责二首》

交游网络

魏仲恭(编纂《断肠集》)
李清照(并称双杰)
杜旰(疑似丈夫)
朱熹(同代理学大家,思想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