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窝中吟》

邵雍 宋代

原文鉴读

安乐窝中三月期,老来才会惜芳菲。
自知一赏有分付,谁让黄金无孑遗。
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这般意思难名状,只恐人间都未知。

白话今译

在安乐窝里度过三月的时光,人老了才懂得珍惜花草的芬芳。 自己明白欣赏美景是命中注定,可谁又能让黄金不留下一点痕迹? 美酒要喝到微醺时最妙,好花要看到半开时最美。 这种意境难以言说,只怕世间很少有人能真正领会。

注疏集解

1. 安乐窝:邵雍隐居处的雅称,喻指安逸舒适的居所

2. 芳菲:花草的芳香,此处代指美好事物

3. 分付:分配、注定

4. 孑遗:剩余、遗留

5. 微醉:轻度醉酒状态

创作背景

邵雍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晚年隐居洛阳,自号'安乐先生'。此诗作于其隐居时期,反映了他'观物取象'的哲学思想。北宋士大夫在政治失意后往往追求精神超脱,邵雍通过日常生活的诗意观察,构建了一套'以物观物'的认识论体系,这首诗正是其哲学思想的生活化表达。

作品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邵雍晚年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首联以'老来才会'道出人生感悟的迟来,颔联用黄金比喻时光流逝的无奈,颈联'微醉''半开'成为千古名句,揭示中庸之道的审美境界。尾联'难名状''都未知'暗示这种生活智慧难以言传,需要亲身体验。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饮酒赏花的生活细节,表达了对生命节奏的精准把握,体现了道家'过犹不及'的哲学思想。

诗人构建了一个'微醉半开'的审美意境,这种介于清醒与沉醉、绽放与含苞之间的临界状态,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中国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学。'安乐窝'既是实指居所,更是心灵栖息地的象征,三月芳菲与黄金意象形成短暂与永恒的对比,最终在'难名状'的意境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邵雍

字:尧夫

号:安乐先生|伊川丈人

生卒:1012年-1077年

流派:理学诗派|击壤体

历代评骘

此诗理趣盎然,得中和之美,所谓'乐天知命'者在此
朱熹 《朱子语类》
'微醉''半开'四字,道尽赏玩三昧,后之咏闲适者莫能出其右
袁宏道 《瓶史》
康节诗如春风沂水,令人有万物各得其所之想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
黄金无孑遗句最警策,盖叹光阴之不可留也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