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无垢先生祠》

刘黻 宋代

原文鉴读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白话今译

鲜血浸透中原沃土,滋养出坚韧的野草;严寒封锁苍茫大地,却催生出春天的花。

英雄们总被琐事纠缠,谋士们多病体难安,只能将泪水洒向帝王陵墓,听着黄昏乌鸦的哀鸣。

注疏集解

1. '血沃中原':暗指战争惨烈,'劲草'象征顽强生命力
2. '崇陵':帝王陵墓,此处借指南宋朝廷
3. '噪暮鸦':以乌鸦啼叫暗示王朝衰败之象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晚期,时值蒙古铁骑南侵,朝廷主战派屡遭打压。无垢先生疑为南宋主战派代表,其祠成为爱国士人精神寄托。刘黻作为'淳祐四君子'之一,借拜祠之际抒发对国势倾颓的忧愤,诗中'谋夫病'或暗指宰相史弥远等主和派把持朝政。

作品赏析

全诗以强烈对比手法展开:首联'血沃'与'春华'形成生死对照,展现战争摧残下顽强的生机;颔联'英雄'与'谋夫'的困境,揭示南宋朝廷内忧外患;尾联'泪洒崇陵'的细节,将个人悲痛升华为时代哀歌。诗人通过寒春意象、病弱群像、黄昏鸦噪三层递进,完成对南宋危局的沉痛书写。

诗中构建出'血色大地-病态朝堂-暮色陵园'的意境序列。'劲草''春华'的勃发与'病夫''暮鸦'的衰颓形成尖锐冲突,在肃杀中暗藏抗争力量。尤其'泪洒'二字,将文人祭奠先贤的仪式感,转化为对当代英雄失路的悲怆祭奠,使祠堂空间升华为时代精神的隐喻场域。

刘黻

历代评骘

此诗气格沉雄,'血沃''寒凝'十字已摄全篇魂魄,后联转作呜咽之音,愈见其悲愤
刘黻诗如老将临阵,铠甲生虮虱而意气不衰,此作尤见其骨鲠
'泪洒崇陵'较杜甫'感时花溅泪'更进一层,非止伤时,直是哭庙
末句鸦噪暮天,与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同其凄厉,而家国之感过之
南宋季世诗多衰飒,唯此作于绝望中见劲草春华,是为难得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