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其一】
漫天黄云遮蔽了日光昏昏沉沉,北风呼啸中大雪纷飞雁阵南行。
不必担忧前路找不到知心朋友,普天之下有谁不认识您的大名?
【其二】
我像失群孤鸟空自哀怜,离开京城漂泊已有十余年。
大丈夫困顿本不算什么,可叹今日相逢却没钱买酒畅谈。
1. 董大:指著名琴师董庭兰,唐代音乐家,排行老大故称
2. 曛(xūn):日光昏暗
3. 六翮(hé):鸟类翅膀中的硬羽,代指飞鸟
4. 京洛:长安与洛阳的合称
5. 无酒钱:反映诗人当时贫困处境,与董大重逢却无力设宴
此诗作于高适四十岁前后(约747年),时值诗人仕途失意,在梁宋一带漫游。董庭兰作为房琯门客正面临政治风波,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组诗其一可能写于冬季送别时,其二或是重逢后追忆。值得注意的是,高适后来在《邯郸少年行》中再次使用『天下谁人不识君』句式,可见对此表达的偏爱。
组诗以『千里黄云』的雄浑开篇,用『北风』『雪纷』的边塞意象构建苍茫意境。前首后两句突然转折,从凄景转入豪语,『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友人才华的自信,更是盛唐士人特有的精神气度。后诗自比飘零孤鸟,『无酒钱』的坦诚自嘲与『丈夫贫贱应未足』的豁达形成张力,体现高适边塞诗中罕见的婉约笔法。
艺术上采用对比手法:其一景物豪迈与赠言温暖对照,其二身世飘零与胸襟旷达并存。语言洗练处见深意,如『私自怜』三字浓缩十年漂泊,『无酒钱』白描中暗含多少人生况味。
这组送别诗突破传统离愁范式,在风雪背景中注入盛唐特有的乐观精神。『天下谁人不识君』如破云之光,将边塞诗的壮美与送别诗的深情熔铸为七言绝句的巅峰表达。后诗的自述看似颓唐,实则以反衬手法突出『丈夫贫贱』的骨气,展现诗人『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的豪侠本色与『拜迎官长心欲碎』的现实困境之间的复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