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 南冠:囚犯的代称,典出《左传》
2. 泉路:黄泉路,指死亡
3. 毅魄:刚毅的魂魄
4. 灵旗:战旗,象征抗清力量
1647年,17岁的夏完淳因抗清被捕,押解南京途中作此诗。其父夏允彝、师陈子龙均已殉国,云间(松江)故土沦陷。这首诗融合家国剧变与个人绝境,既是遗言又是战书,展现明末士人'乾坤正气'的精神传统。同年九月,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年轻的爱国诗人英勇就义。
这首绝命诗以沉痛笔触展现少年英雄的生死抉择。首联'三年羁旅客'道尽抗清历程的艰辛,'南冠'二字如铁链般沉重。颔联'无限山河泪'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交织,'天地宽'的反问充满愤懑。颈联'泉路近'与'故乡难'形成生死两难的艺术张力,尾联'毅魄归来'的誓言如惊雷炸响,展现十七岁少年视死如归的气概。全诗用典自然,情感递进,从沉郁到悲壮,完成精神涅槃。
诗歌构建出破碎山河与英魂不灭的双重意境。'山河泪'的具象描写与'灵旗看'的虚幻想象形成时空交错,'已知'与'欲别'的心理矛盾强化悲剧美感。最动人处在于将死亡转化为精神回归,在绝境中迸发永恒的生命力,这种向死而生的意境使其超越普通爱国诗,成为民族气节的永恒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