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等到秋天九月八日重阳节时,菊花盛开后其他花朵都将凋零。冲天的香气弥漫整个长安城,满城仿佛披上了金色的铠甲。
1. 九月八:农历九月初八,重阳节前一天,此处为押韵而调整日期
2. 我花:指菊花,黄巢以菊花自喻
3. 百花杀:其他花卉凋零,暗喻旧势力衰败
4. 黄金甲:既指菊花花瓣如铠甲,又暗喻起义军的武装
此诗作于黄巢科举落第后(约875年)。唐代科举舞弊严重,出身盐商家庭的黄巢多次应试不第。当时唐朝已趋衰败,民变四起。据《新唐书》载,黄巢在考场墙壁题写此诗后投身起义,后成为唐末农民战争领袖。诗中菊花意象既符合重阳习俗,又暗含"菊"与"举"(起义)的谐音双关。
这首七言绝句以菊花为喻,展现了黄巢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豪迈气概。前两句通过时间设定(九月八)和对比手法(我花与百花),突出菊花的独特生命力。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意象(香阵透长安)和色彩隐喻(黄金甲),将自然景物转化为政治宣言。全诗语言铿锵有力,意象雄浑,表面咏菊实则抒写革命抱负,展现出摧枯拉朽的变革气势。
诗人以菊花自况,构建出双重意境体系:自然层面描绘了秋菊傲霜的壮美画卷,社会层面则暗喻起义军席卷天下的革命态势。"冲天香阵"的嗅觉意象与"黄金甲"的视觉意象交织,形成强烈的感官冲击。末句"满城尽带"的空间铺陈,将个人志向升华为时代洪流,体现了唐末农民起义的时代精神。
其诗气吞万里,一洗晚唐纤弱之气,真英雄语也黄金甲三字,状物则精切,寓意则深远,非大胸襟不能道以花卉写杀伐之气,自巢始,后之咏物者当以此为法满城尽带四字,已见其志不在小,后果然纵横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