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

两汉乐府 汉代

原文鉴读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白话今译

园中的葵菜青翠欲滴,晨露等待阳光蒸发。温暖的春天洒下恩泽,万物焕发耀眼光彩。总担心秋天突然到来,花叶枯黄纷纷凋零。千百条江河东流入海,何时才能倒流回西?年轻时若不奋发图强,老了只能空自悔恨!

注疏集解

青青园中葵:以葵菜起兴,比喻青春活力
焜黄华叶衰:'焜黄'形容枯黄暗淡的草木
百川东到海:用江河东流比喻时光不可逆
徒伤悲:'徒'字强调悔恨的徒劳无功

创作背景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创作年代约在东汉时期。汉代乐府诗多采民间歌谣,此诗可能经过文人润色。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生命无常感增强,诗中强烈的惜时意识正是时代精神的折射。魏晋时期此诗被收入《乐府诗集》,'少壮不努力'成为后世蒙学教材的经典语句。

作品赏析

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前三联通过'葵露-春泽-秋衰'的自然循环与'百川东流'的永恒意象,构建出时光流逝的紧迫感。'阳春布德泽'与'焜黄华叶衰'形成强烈对比,末句'少壮不努力'如警钟骤响,从具象描写突然转向直白说理,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诗中'待日晞''恐秋至'等动词运用精准,赋予自然景物人性化的情感张力。

此诗最妙在'阳春布德泽'与'焜黄华叶衰'二语相对,譬喻人生盛衰之理,末二句尤足唤醒醉梦

沈德潜 《古诗源》

乐府《长歌行》言及时努力,意本庄周'白驹过隙'之喻,而语更警切

王夫之 《古诗评选》

'百川到海'一问,直指宇宙永恒与生命短暂的矛盾,较之'逝者如斯'另具一种苍茫气象

钱钟书 《谈艺录》

末二句不假雕饰而自成格言,千百年来童子皆能诵之,此真乐府本色

萧涤非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两汉乐府

流派:乐府诗派|民间歌谣体|现实主义诗歌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