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笔驿》

罗隐 唐代

原文鉴读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白话今译

当年诸葛亮离开南阳为刘备分忧,北伐东征都展现超凡智谋。时运来时天地都来相助,气数尽时英雄也难自由。千里江山被刘禅轻易断送,两朝文武最恨谯周投降。如今只剩山岩下多情的溪水,还懂得年复一年绕着驿站流淌。

注疏集解

1. 抛掷南阳:指诸葛亮离开隐居地南阳出山辅佐刘备
2. 孺子:指蜀汉后主刘禅
3. 谯周:蜀汉大臣,力主投降曹魏
4. 筹笔驿:诸葛亮北伐时筹划军务的驿站遗址
5. 两朝冠剑: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君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当时唐王朝已日薄西山。罗隐途经四川筹笔驿(今四川广元境内),这里是诸葛亮北伐时筹划军务的重要遗址。诗人借古讽今,通过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暗喻唐王朝的衰败之势。诗中批判的投降派谯周,实则是影射当时主张向藩镇妥协的朝臣,体现了乱世文人的忧患意识。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诸葛亮北伐旧地筹笔驿为切入点,展现英雄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首联写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忠贞,颔联'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成为千古名句,用天地之力与个人命运的对比凸显悲剧色彩。颈联批判刘禅昏庸和谯周误国,尾联以驿边流水作结,赋予无情之物以历史记忆,形成悠长余韵。全诗将怀古与议论完美结合,在短短56字中浓缩了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

罗隐此诗最动人处在于将历史沧桑感具象化。'岩下多情水'的意象既是对英雄的凭吊,又暗含天道无情的哲学思考。诗人选取诸葛亮人生最后阶段的军事据点作为时空交汇点,通过驿站流水的永恒反衬人事变迁,形成强烈的时空张力。末句'犹解年年傍驿流'的'解'字尤为精妙,赋予流水以历史见证者的身份,使怀古情绪获得具象载体。

罗隐

字:昭谏

号:江东生

生卒:约公元833年-909年

流派: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历代评骘

此诗议论精切,格调苍凉,'时来''运去'一联尤见史识,非寻常吊古之作所能及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后四句字字血泪,借武侯事哭尽古今忠臣志士
沈德潜 《唐诗别裁》
岩下水云,无情之物偏作有情,此等结法最耐寻味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
罗昭谏七律,当以此首为压卷,沉郁顿挫处直追老杜
方回 《瀛奎律髓》
写武侯而全不着迹,但于虚处传神,此真诗家三昧
袁枚 《随园诗话》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