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宋代

原文鉴读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白话今译

年轻时不懂什么叫忧愁,就喜欢爬上高楼瞎晃悠。为了写首新词,硬要装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如今尝遍了人间愁苦,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最后只蹦出一句:“哎呀,这天儿可真凉快!”

注疏集解

1. 层楼:高楼,古人常登高抒怀
2. 强说愁:没有真实情感却刻意写愁
3. 天凉好个秋:表面写景,实则暗含无限沧桑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1181-1192)。当时主战派失势,作者被弹劾罢官,在江西上饶修建带湖新居。博山位于今江西广丰,辛弃疾常往来于此。看似闲适的归隐生活背后,是壮志难酬的苦闷。词中“识尽愁滋味”正暗指这段政治失意的经历。

作品赏析

这首词用对比手法展现人生两个阶段。上阕写少年时故作深沉,下阕写中年后欲言又止。最妙在结尾句,看似闲笔,实则将半生坎坷都凝练在这声天气感叹中。辛弃疾把武将的豪迈与文人的细腻完美融合,用最平常的话语道出最深刻的无奈。

全词语言平实如话,却暗藏波涛。从“为赋新词强说愁”到“却道天凉好个秋”,完成了从矫情到克制的精神蜕变。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正是稼轩词独树一帜的魅力。

词中构建了双重意境:一是秋日登高的实景,二是人生秋季的隐喻。少年时看到的秋天是文艺的装饰品,中年后感受的秋天是生命的底色。两个“欲说还休”的重复,形成情感上的回旋压抑,最终在“天凉好个秋”的平淡中爆发。这种含蓄中见深刻的写法,让读者在字面之外感受到更厚重的情绪积淀。

辛弃疾

字:幼安

号:稼轩

生卒: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流派:豪放派

历代评骘

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公所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
刘克庄 《辛稼轩集序》
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
刘熙载 《艺概》
少年不识愁滋味一段,真率有味,似脱口而出,却字字锤炼
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
末句看似寻常最奇崛,将半生感慨尽数吞咽,正是词家大手笔
夏承焘 《唐宋词欣赏》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