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王昌龄 唐代

原文鉴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话今译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戍边的将士们远征万里至今未还。
要是卫青李广这样的名将还在世,绝不会让胡人的铁骑越过阴山。

注疏集解

1. 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写法,指秦汉以来的明月和边关
2. 龙城飞将:指西汉名将卫青(龙城大捷)和李广(飞将军)
3. 胡马: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统称
4. 阴山:今内蒙古中部山脉,汉代北方重要防线

创作背景

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唐朝虽处盛世,但北方突厥、契丹等族屡犯边境。王昌龄早年游历边塞,亲见戍边将士生活。此诗是乐府旧题《出塞》组诗之一,反映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既有对士卒的同情,又表达巩固边防的强烈愿望。

作品赏析

这首七绝以凝练笔触勾勒出跨越时空的边塞图景。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通过时空叠印,将历史纵深压缩在同一个画面中,暗示边患自古有之。'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苍凉与'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迈形成情感张力,末两句用假设语气表达对良将的呼唤,实则暗讽当时将领无能。全诗仅28字却涵盖历史、地理、军事三重维度,展现盛唐边塞诗'骨气端翔'的特质。

诗中'秦月汉关'的意象组合开创了边塞诗经典范式,明月作为永恒见证者,与更迭的关塞形成动静对照。后两句虚实相生,'龙城飞将'的虚写与'胡马阴山'的实景构成防御想象,在时空的苍茫中凸显守土之志。这种'以历史厚度撑起现实感慨'的手法,成为后世边塞诗的典范。

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

王昌龄

字:少伯

生卒:约698年-757年(存在争议)

流派:边塞诗派

历代评骘

此诗可推为唐人七绝压卷,'秦时'二句发兴高远,'但使'二句转出正意
李攀龙 《唐诗选》
言师劳力竭而功未成,由将非其人之故,盖言外见有李将军在也
沈德潜 《唐诗别裁》
悲壮浑成,应推绝唱,若论丰神继美,则'青海长云'、'大漠风尘'二首犹堪伯仲
施补华 《岘佣说诗》
秦月汉关互文见义,非独炼句之工,亦取境之远也
黄生 《唐诗摘钞》
后二句借汉讽唐,得风人遗意,盛唐气骨于此可见
刘永济 《唐人绝句精华》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