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有怀》

崔涂 唐代

原文鉴读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异乡人 一作: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白话今译

《除夜有怀》译文: 跋涉在遥远的三巴路上,孤身漂泊万里险途。乱山之中残雪映寒夜,一盏孤灯照着异乡游子。(异乡人也有版本作“异乡春”)渐渐与骨肉亲人疏远,反倒和僮仆更显亲近。怎能忍受这漂泊之苦?明日又是新的一年了。

注疏集解

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今重庆一带。
羁危:漂泊艰险。
僮仆:家中仆役。
岁华新:岁月更新,指新年。

创作背景

崔涂生于晚唐乱世,一生多漂泊江南。此诗作于其入蜀途中,时值黄巢起义前后,社会动荡加剧了文人羁旅之苦。唐代除夕有守岁习俗,而诗人却身处险峻蜀道,在时空双重压迫下迸发此作。

作品赏析

崔涂这首羁旅诗以冷峻笔触勾勒除夕漂泊之痛。首联“迢递”“万里”极言空间阻隔,中联“乱山残雪”“孤烛”以意象叠加渲染孤寂,尾联“那堪”“明日”道尽时间流逝中的无奈。最妙处在于“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用生活细节揭示情感异化,僮仆成为唯一慰藉,反衬出人世苍凉。

全诗构建出“孤灯-雪夜-乱山”的冷寂意境,空间上由远及近(三巴路→残雪夜→孤烛前),时间上由今至明(今夜漂泊→明日新年),形成封闭的孤独场域。诗人将传统除夕的团圆意象彻底解构,异乡人独对岁末的镜头,成为唐代羁旅诗的经典画面。

崔涂

字:礼山

生卒:约844年—?

流派:晚唐诗派·苦吟诗风

历代评骘

写尽天涯孤客况味,后四句直是血泪迸出
贺裳 《载酒园诗话》
“渐与”二语,非久客不知
沈德潜 《唐诗别裁》
崔涂诗如寒塘鹤影,去留无痕
纪昀 《四库提要》
乱山残雪夜五字,已摄尽孤馆寒灯之神
黄生 《唐诗摘钞》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