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词》

徐陵 南北朝

原文鉴读

阶下草犹短,墙头梨花白。织女高楼上,停梭顾行客。
问君在何所,青鸟舒锦翮。

白话今译

石阶下的春草还短嫩,墙头梨花已雪白绽放。高楼上织布的姑娘,忽然停下梭子望向过客。 轻声问你要去哪里?只见青鸟展开锦绣般的翅膀飞向远方。

注疏集解

织女:原指神话中织造云锦的仙女,此处代指闺中女子。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信使,象征传递思念的意象。锦翮:形容鸟羽如锦绣般华美,暗喻书信或美好讯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朝梁陈之际,当时宫体诗盛行,徐陵作为《玉台新咏》编纂者,既受民歌影响又具文人雕琢。诗中织女形象可能受其编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启发,将传统闺怨题材转化为更具画面感的刹那情境。

作品赏析

全诗以春日景物起兴,通过『草短』『梨白』的对比勾勒早春气息。『织女停梭』的瞬间捕捉极具戏剧性,将女子见行客时的心绪波动凝练为动作描写。末句『青鸟舒翮』以神话意象拓展诗意空间,使简单的问答升华为对远方与未知的浪漫遐想。徐陵善用六朝民歌的清新笔调,在20字中完成从实景到虚境的跳跃。

诗人构建了三个层次的空间:地面初生的春草(低)、墙头盛放的梨花(中)、高楼的织女(高),形成垂直意境轴。『停梭』动作如电影特写,打破纺织的机械重复,让时间骤然静止。青鸟的突然出现,将人间场景与神话世界连通,这种『瞬间超现实』手法在六朝乐府中尤为独特。

徐陵

字:孝穆

生卒:507年-583年

流派:宫体诗派

历代评骘

『停梭一问,神韵飞动,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沈德潜 《古诗源》
『青鸟意象用得突兀却合理,此乃徐孝穆(徐陵)善夺天工处』
王夫之 《姜斋诗话》
『六朝小诗中最有镜头感者,一『顾』一『舒』,动态宛然』
钱钟书 《谈艺录》
『墙头梨白与阶下草短相映,不写春而春意自见』
陆时雍 《诗镜总论》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