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于良史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隐居或游历期间,反映了唐代士人亲近自然、追求闲适的生活情趣。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山水田园诗尤为盛行,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佳作。
这首诗描绘了春山夜月的迷人景色和诗人的闲适心情。前两句总写春山夜游的乐趣,后六句具体描写玩月、弄花的情景和留恋不舍的心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月光、花香、山色融为一体,营造出空灵静谧的意境。
诗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一联最为精妙,既写出了月光的清澈、花香的浓郁,又表现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心境。'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则生动刻画了诗人流连忘返的矛盾心理。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春山夜景的静谧美好。诗人通过'掬水''弄花'等动作,将抽象的月光、花香具象化,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尾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以远景收束,余韵悠长,让人联想到山中寺庙的钟声和隐现的楼台,为全诗增添了禅意。
整首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超凡脱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