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池塘边青草茂盛,池水涨满了堤岸。夕阳被远山衔住,倒影在微凉的水波中晃动。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回家,随手拿着短笛胡乱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陂(bēi):池塘的岸堤。寒漪:带着凉意的水波纹。无腔:没有固定曲调。信口:随意。
雷震为南宋诗人,生平记载甚少。此诗应作于江南乡村,南宋时期文人多向往田园,此类闲适小诗盛行。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牧童生活的描绘,隐晦表达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同属田园诗传统,但更侧重瞬间意趣的捕捉。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乡村傍晚的恬静画面。前两句写静景,'草满''水满'的叠词运用强化了生机勃勃的田园气息,'山衔落日'的拟人手法让自然景象顿生趣味。后两句写牧童动态,'横牛背'的随意姿态与'信口吹'的率性形成天然童趣。全诗通过池塘、落日、牧童、短笛等意象,构建出闲适自得的乡村生活图景,体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中'浸'字尤为精妙,既写落日倒影的沉浸感,又暗含寒意渗透的触觉,一字双关。而牧童无拘无束的形象,恰与周密《野步》中'童子柳阴眠正着'的闲适互为映照。
此诗意境疏淡悠远,以极简笔墨捕捉瞬间诗意。'山衔落日'的壮美与'短笛无腔'的拙朴形成张力,在宏大与细微间找到平衡。寒漪的凉意与笛声的暖意交织,营造出黄昏特有的朦胧感。全诗未直接抒情,却通过牧童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传递出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
写村晚景,只消二十八字,而景象宛然在目'衔'字'浸'字俱妙,山能衔日,水能浸日,造语未经人道后二句写出牧童自在之趣,画笔所不能到末句七字,牧童神态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