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

杜甫 唐代

原文鉴读

老向巴人里,今辞楚塞隅。入舟翻不乐,解缆独长吁。
窄转深啼狖,虚随乱浴凫。石苔凌几杖,空翠扑肌肤。
叠壁排霜剑,奔泉溅水珠。杳冥藤上下,浓澹树荣枯。
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
摆阖盘涡沸,欹斜激浪输。风雷缠地脉,冰雪耀天衢。
鹿角真走险,狼头如跋胡。恶滩宁变色,高卧负微躯。
书史全倾挠,装囊半压濡。生涯临臬兀,死地脱斯须。
不有平川决,焉知众壑趋。乾坤霾涨海,雨露洗春芜。
鸥鸟牵丝飏,骊龙濯锦纡。落霞沉绿绮,残月坏金枢。
泥笋苞初荻,沙茸出小蒲。雁儿争水马,燕子逐樯乌。
绝岛容烟雾,环洲纳晓晡。前闻辨陶牧,转眄拂宜都。
县郭南畿好,津亭北望孤。劳心依憩息,朗咏划昭苏。
意遣乐还笑,衰迷贤与愚。飘萧将素发,汩没听洪炉。
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诬。此生遭圣代,谁分哭穷途。
卧疾淹为客,蒙恩早厕儒。廷争酬造化,朴直乞江湖。
滟滪险相迫,沧浪深可逾。浮名寻已已,懒计却区区。
喜近天皇寺,先披古画图。应经帝子渚,同泣舜苍梧。
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旄头初俶扰,鹑首丽泥涂。
甲卒身虽贵,书生道固殊。出尘皆野鹤,历块匪辕驹。
伊吕终难降,韩彭不易呼。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
回首黎元病,争权将帅诛。山林托疲苶,未必免崎岖。 ▲

白话今译

我老来寄居在巴蜀之地,如今要离开楚地的边塞。上了船反而闷闷不乐,解开缆绳时独自长叹。 狭窄的江岸传来猿猴幽深的啼叫,野鸭在浪中胡乱扑腾。石上的苔藓漫过手杖,空中的青翠扑面而来。 层叠的崖壁像排列的霜剑,奔流的泉水溅起水珠。藤蔓在幽暗中上下缠绕,树木的浓淡显出荣枯。 神女峰秀丽曼妙,昭君宅若有若无。曲调中留着明显的哀怨,梦醒后失去所有欢愉。 漩涡盘绕如沸水,激浪倾斜似奔马。风雷缠绕着地脉,冰雪闪耀在天路。 鹿角滩真是险恶,狼头滩像跋涉的胡人。凶险的滩涂岂会变色,高卧船中辜负这微躯。 书籍全都颠簸散乱,行囊半湿压在船底。生命面临悬崖,死地转瞬可至。 若非平川决口,怎知众壑奔流。天地间雾气笼罩涨潮的江海,雨露洗净春天的荒芜。 鸥鸟牵着丝线飞翔,骊龙在水中濯洗锦缎。晚霞沉入绿绮琴,残月损坏金门轴。 泥中嫩笋包着初生的荻芽,沙上细茸冒出小蒲草。雁儿争抢水马,燕子追逐桅杆上的乌鸦。 孤岛容纳着烟雾,环洲迎来晨昏。先前听说辨认陶牧,转眼已过宜都。 县城南郊景致好,渡口北望孤零零。劳心时依偎休息,朗朗诵读盼复苏。 心意排遣乐极生笑,衰老迷糊贤愚不分。白发飘萧,沉浮听任造化。 曾为山水忘返,岂敢自夸文章。此生逢圣明时代,谁料哭于穷途。 卧病久为客,蒙恩早列儒。朝廷争论酬报天地,朴直只求归隐江湖。 滟滪堆险恶相逼,沧浪水深可渡。虚名已不再追寻,懒于计较区区小事。 欣喜靠近天皇寺,先展开古画观赏。应经过帝子洲,同哭舜葬苍梧。 朝臣兼穿戎装,君王手握宝剑。战乱初起,鹑首星陷泥涂。 兵卒虽身份尊贵,书生之道本不同。超脱尘世都是野鹤,经历世事非辕下驹。 伊尹吕尚终难再得,韩信彭越不易呼唤。五云高悬太甲星,六月空旷可抟扶。 回首百姓疾苦,争权将帅相残。隐居山林托身疲惫,未必能免崎岖路。

注疏集解

1. 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时年57岁 2. 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东,瞿塘峡西口 3. 瞿塘峡:长江三峡之首,以险峻著称 4. 夔府: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奉节 5. 江陵:今湖北荆州 6. 神女峰:巫山十二峰之一 7. 昭君宅:王昭君故乡香溪的宅邸 8. 鹿角、狼头:瞿塘峡险滩名 9. 滟滪堆:瞿塘峡口著名险滩,今已炸除 10. 天皇寺:江陵著名佛寺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春,时杜甫因严武病逝失去蜀中依靠,决定携家出峡。此前他在夔州居住近两年,创作了《秋兴八首》等名篇。此次航行经三峡险滩至江陵,是诗人生命最后阶段'漂泊西南天地间'的重要转折。

当时安史之乱虽平,但藩镇割据加剧,吐蕃入侵频繁,'旄头初俶扰'即指此。杜甫本欲北归,因战乱改道荆楚,诗中'朝士兼戎服'等句折射出时代动荡。个人方面,诗人年老多病('卧疾淹为客'),生计艰难('生涯临臬兀'),却仍心系黎元('回首黎元病'),这种矛盾心境在诗中展露无遗。

作品赏析

这首四十韵长诗是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的代表作,记录了他从夔州出峡东下的全程见闻与复杂心境。全诗以空间移动为线索,将三峡奇险风光与个人身世之感完美融合。

开篇'入舟翻不乐'即奠定沉郁基调,随后以'窄转深啼狖'至'浓澹树荣枯'八句工笔描绘峡中奇景,'排霜剑''溅水珠'等比喻新颖峭拔。中段'摆阖盘涡沸'十二句写险滩行舟之状,'恶滩宁变色'等句暗喻时局险恶。'书史全倾挠'以下转入抒情,'此生遭圣代,谁分哭穷途'堪称诗眼,表面感念盛世,实含讽意。

艺术上,诗人将四百字长韵经营得章法井然,写景则'语语摹神'(杨伦语),抒情则'沉郁顿挫'。'鸥鸟牵丝飏'等句尤见炼字之功,'风雷缠地脉'等联展现雄奇想象,结尾'山林托疲苶'回归现实困顿,构成完整的情感闭环。

这首诗创造出一个动荡与瑰丽交织的诗歌宇宙。在物理空间上,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航程被转化为精神漂泊的隐喻;在时间维度上,瞬间的险滩体验与永恒的山水静观形成张力。

诗人以'乾坤霾涨海'的混沌意象暗示安史之乱后的时代氛围,用'神女峰娟妙'的永恒之美反衬'梦尽失欢娱'的生命残缺。'落霞沉绿绮'的凄美与'骊龙濯锦纡'的奇幻共同构成杜甫晚年特有的沉雄瑰丽的审美意境。

最动人处在于将地理险境转化为心灵图景:'石苔凌几杖'的触感,'虚随乱浴凫'的视角,'风雷缠地脉'的听觉,共同编织成多维度的意境网络,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着诗人'危樯独夜舟'的生命状态。

诗圣

杜甫

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杜陵布衣

生卒:唐先天元年(712年) - 唐大历五年(770年)

流派: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历代评骘

此诗四十韵,如四十颗明珠,粒粒圆转,而一线穿之,气象雄浑,格律精细,真绝唱也。
胡应麟 《诗薮》
'窄转深啼狖'以下写景诸联,皆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此老笔端真有造化之功。
王嗣奭 《杜臆》
'不有平川决,焉知众壑趋'十字,道尽古今兴亡之势,非独状水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少陵晚年七律渐趋细密,而五言长韵反见雄放,此篇可证其'老去诗篇浑漫与'非虚语。
浦起龙 《读杜心解》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