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呻吟语》
把心胸放大,才能包容世间万物;让心态空明,才能接纳天下善言;保持心境平和,才能公正评判世事;沉潜专注,才能洞察万物规律;稳定心性,才能应对无常变化。
本文出自刘基《呻吟语》,以五组排比阐述修身要义:『大心』强调格局,『虚心』指向谦逊,『平心』关乎公正,『潜心』侧重专注,『定心』突出应变。『天下』一词反复出现,体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脉络。
刘基(1311-1375)作为明朝开国元勋,历经元末乱世与洪武新政。此文可能写于辅佐朱元璋期间,既有对乱世生存的思考,也隐含对新兴王朝的规谏。《呻吟语》是其人生后期思想结晶,标题『呻吟』暗喻病世求治的忧患意识。
全篇仅35字却构建完整处世体系:前两句谈接纳(容物受善),中两句论认知(论事观理),末句言实践。五个动词形成递进关系,从胸怀拓展到行动指导。刘基将道家虚静、儒家进取、法家务实熔于一炉,在明初动荡时局中提出这套心学纲领,既有文人风骨又具政治智慧。
文字如金石相击般铿锵有力,每句皆可作终身座右铭。『大心』与『定心』首尾呼应,形成闭环——唯有先拓展精神疆域,才能在变局中守住本心。这种既开放又稳固的辩证思维,使其超越时代局限,当代人在信息爆炸时代尤可借鉴。
其言如晨钟暮鼓,五字一境界,十字一乾坤伯温此语,实乃王阳明心学之先声开国文臣第一,非但谋略盖世,更见心学造诣五心之说,较之《菜根谭》更为精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