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

王之涣 唐代

原文鉴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话今译

夕阳挨着群山缓缓落下,黄河朝着大海滔滔奔流。想要看尽千里之外的风景,那就再爬上一层高楼吧!

注疏集解

白日:指夕阳。依山尽:沿着山势渐渐消失。欲穷:想要看尽。更上:再攀登。后两句以登高望远比喻人生追求,成为千古励志名句。

创作背景

鹳雀楼位于唐代蒲州(今山西永济)黄河岸边,与武昌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三大名楼。王之涣任冀州衡水主簿时途经此地,正值盛唐开元年间,社会蓬勃发展的时代气息与诗人豪迈胸襟碰撞,催生出这首不朽之作。原楼已毁,现存建筑为1997年重建。

作品赏析

全诗仅二十字却包含三重境界:首句写近景落日,次句绘远景奔流,形成时空张力;后两句由实转虚,将物理高度升华为精神高度。'更上一层楼'既是对视野的拓展,更是对生命格局的召唤,体现盛唐人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

艺术上采用白描手法,'依''入'二字动态传神,'千里目''一层楼'的夸张与对比,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四句皆对仗却自然流畅,展现五言绝句的巅峰技艺。

此诗以登楼为媒,构建起'天地人'的三维意境。落日长河的壮阔画面中,诗人身影虽未出现,却通过'欲穷''更上'的主动姿态,将自我融入宇宙图景。结尾的哲学升华,使物理空间转化为心理空间,形成'有限楼台无限意'的审美张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白日'与'黄河'的色彩交响,金黄与浑黄的视觉交响,配合'尽''流'的动势,在静止的诗句中创造出流动的时空感,这正是盛唐气象的典型呈现。

王之涣

字:季淩

生卒:公元688年-742年

流派:边塞诗派

历代评骘

二十字中,有尺幅千里之势,后二句尤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沈德潜 《唐诗别裁》
此诗骨力豪劲,音节高亮,盛唐绝句之最上乘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
末二句非止言登楼,实喻学问之道,愈探愈深
俞陛云 《诗境浅说》
黄河走东海,白日落西山,气魄之大,唐贤少有
高步瀛 《唐宋诗举要》
后二句遂成千古登临口号,然其妙在即景即理,毫不着相
李锳 《诗法易简录》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