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路边小店的桃花绽开粉红花瓣,田间小道的杨柳垂下绿丝如烟。若不是因为要送客人去东城,我可能就这样错过了整个春天。
1. 红粉姿:形容桃花如女子胭脂般的娇艳姿态
2. 绿烟丝:比喻杨柳嫩条如绿色烟雾般轻柔
3. 过却:错过、虚度
4. 总不知:完全不会察觉
此诗作于赵孟頫任江浙儒学提举期间(1310-1316),时年五十七岁左右。作为宋室后裔出仕元朝的复杂身份,使其诗中常带隐微感慨。东城可能指杭州东城门,元代杭州仍保留南宋'东青门'旧称。诗中'送客'或与文人雅集有关,反映元代江南士绅阶层的生活常态。
这首七言绝句以简练笔触勾勒出春日典型意象。前两句用'野店桃花'与'陌头杨柳'两个特写镜头,通过'红粉姿''绿烟丝'的拟人化描写,赋予植物鲜活的生命力。后两句转折巧妙,在送客的偶然行为中发现必然的人生感悟——人们常因忙碌而忽略身边美好。'过却春光总不知'道出古今相通的生活哲理,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有异曲同工之妙。
赵孟頫作为书画家,诗中体现其构图意识:红桃绿柳的色彩对比,野店陌头的空间层次,使短短28字呈现如画卷般的视觉效果。元代诗论家杨载称其诗'清丽婉约,得唐人三昧',此诗正是典型代表。
诗人以送客为切入点,构建出双重意境:表层是明丽的春景图,深层是韶光易逝的哲思。'野店''陌头'的市井气息与'红粉''绿烟'的文人雅趣相融合,体现元代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情趣。末句的顿悟式表达,将日常场景提升至生命体验的高度,使寻常送别具有了普世意义。这种'即事见理'的手法,与宋代杨万里'诚斋体'一脉相承。
子昂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此作尤得风人遗意后二句真妙悟语,非深于理趣者不能道红粉绿烟相对出,全篇精神俱在此一联宋人诗多议论,元人诗多画意,此作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