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 · 其三》

陈子昂 唐代

原文鉴读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
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
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
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吾观昆仑化,日月沦洞冥。
精魄相交会,天壤以罗生。
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
西方金仙子,崇义乃无明。
空色皆寂灭,缘业定何成。
名教信纷藉,死生俱未停。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
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
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
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
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
谗说相啖食,利害纷㘈㘈。
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
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
招摇青桂树,幽蠹亦成科。
世情甘近习,荣耀纷如何。
怨憎未相复,亲爱生祸罗。
瑶台倾巧笑,玉杯殒双蛾。
谁见枯城蘖,青青成斧柯。

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
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
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
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临歧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
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
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
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
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
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
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
复闻赤精

白话今译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译文: 微弱的月亮从西海升起,幽暗的太阳开始交替上升。圆满的光芒正向东方扩散,阴暗的月影已在清晨凝结。太极衍生出天地,三元(天、地、人)更迭兴衰。至精至纯的道理确实存在,但三皇五帝的功业谁能验证? 兰花若草在春夏生长,茂盛青翠何等鲜明。幽静独处的空林景色,红色花朵覆盖紫色茎干。缓缓的白昼渐渐变晚,轻柔的秋风开始吹拂。一年芳华终将凋零,美好的心意最终有何成就? 苍茫的丁零边塞,古今都是荒凉路途。瞭望台何等孤高耸立,暴露的尸骨没有完整的躯体。黄沙从幕南扬起,白日隐没在西边角落。汉朝三十万铠甲士兵,曾用来对付匈奴。只见沙场上的死亡,谁怜惜边塞的孤儿? 乐羊作为魏国将领,为军功牺牲自己的孩子。骨肉之情尚且淡薄,他人怎能尽忠?我听说中山国相,竟是放走小鹿的老翁。孤独的野兽尚且不忍伤害,何况以忠诚侍奉君主终身? 市井之人炫耀巧智,对于大道如同幼童。争权夺利相互夸耀奢侈,不知自身最终结局。何时能见到玄真子,在玉壶中观察世间。深远地遗忘天地,随顺造化进入无穷。 我看龙的变化,才知至阳的精华。石林何等幽深密集,幽暗洞穴没有滞留。古代得道成仙之人,确实与造化合一。玄妙的感应非表象所能认识,谁能探测深沉幽冥?世人拘泥于眼见,醉酒嘲笑丹经。昆仑山有玉树,怎能采摘它的花朵? 白日总是不归,青春时光已近暮年。茫茫然我思考什么,林中卧观无始无终。众多芳华随季节暗淡,杜鹃鸟鸣叫悲切耳。远古洪荒早已颓败,谁认识巢居的隐士? 我看昆仑山的变化,日月沉入幽暗深渊。精神魂魄相互交融,天地因此罗列生成。孔子推演太极,老子重视幽深玄妙。西方的金仙之子,崇尚道义却无明悟。色与空都归于寂灭,因缘业力究竟成就什么?名教确实纷繁复杂,生死都未曾停息。 圣人隐藏天命,担心世人扰乱其真谛。为何像嵩公这类人,用诡辩误导时人?先天的道理确实美好,导致祸乱的原因是谁?长城防备胡人入侵,嬴政的祸患源于亲近之人。赤精已经迷惑汉朝,子年怎能拯救秦国?去吧去吧桃李花,多言者死如乱麻。 深居观察造化,愤然争夺口腹之欲。谗言相互吞噬,利害纷争不休。巧言令色的谄媚之人,荣耀更相互扶持。务光辞让天下,商人争夺微利。算了吧去采灵芝,万世都是同一时刻。 我喜爱鬼谷子,青溪没有污浊之气。囊括经世治国之道,隐身于白云之中。七雄正在龙争虎斗,天下长久没有明君。虚浮的荣耀不足珍贵,遵循时势隐藏文采。舒展可充满宇宙,卷起不占分毫。岂止像山木长寿,空与麋鹿为群。 呦呦叫的南山鹿,被网罗因媒人调和。招摇的青桂树,幽暗的蛀虫也成窠臼。世情喜欢亲近熟悉,荣耀纷繁又如何?怨憎尚未报复,亲爱已生祸患。瑶台倾覆巧笑,玉杯毁掉双蛾眉。谁见过枯城的嫩芽,青青长成斧柄? 林中居住病时久,水木淡泊孤清。闲卧观察万物变化,悠悠思念无生无灭。青春刚开始萌发,盛夏之火已充满。凋零正从此开始,感叹何时能平息? 面临歧路为世道哭泣,天命确实悠远难测。昔日殷朝王子,玉马于是朝拜周朝。宝鼎沉没在伊谷,瑶台成为古老山丘。西山感伤遗老,东陵有旧时侯爵。 贵人难以得意,赏爱只在片刻。不要以心如玉,试探他的明月珠。昔日称为夭桃般美丽,今日成为舂米的市井之徒。鸱鸮悲鸣东国,麋鹿哭泣姑苏。谁见过鸱夷子,乘扁舟离去五湖? 圣人离去已久,公道遥远确实困难。愚昧的谄媚之人,尧禹认为荒诞。骄纵荣耀重视工巧,权势利益相互干涉。燕王尊崇乐毅,分封国家愿同欢乐。鲁仲连辞让齐国爵位,留下印绶离开邯郸。那人确实已逝,感慨为谁叹息? 幽居观察天道运行,悠悠思念众生。历代兴衰更替,豪杰圣贤无法抗争。三代沦亡到周赧王,七雄被秦嬴政消灭。又听说赤精子...

注疏集解

1. 微月生西海:微弱月亮从西方升起,象征阴气初生。 2. 幽阳始代升:幽暗太阳开始交替上升,指阴阳交替。 3. 圆光正东满:指太阳光芒圆满照向东方。 4. 阴魄已朝凝:月亮阴影在清晨凝结,暗示阴气积聚。 5. 三元:天、地、人三才。 6. 三五:三皇五帝。 7. 兰若:兰花和杜若,象征高洁。 8. 丁零: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9. 亭堠:边防瞭望塔。 10. 乐羊:战国魏将,为表忠心食子肉。 11. 放麑翁:指秦西巴,因不忍杀小鹿被孟孙氏任为中山相。 12. 玄真子:得道高人。 13. 玉壶:道教仙境意象。 14. 窅然:深远貌。 15. 元化:造化,自然变化。 16. 沈冥:幽深玄妙。 17. 丹经:道教炼丹经典。 18. 青阳:春天。 19. 鶗鴂:杜鹃鸟,鸣声悲切。 20. 巢居子:指隐士。 21. 金仙子:指佛教修行者。 22. 空色:佛教概念,色即是空。 23. 嵩公:可能指诡辩之士。 24. 赤精:指汉高祖刘邦。 25. 子年:可能指秦王子婴。 26. 务光:传说中辞让天下的隐士。 27. 鬼谷子:战国隐士,纵横家之祖。 28. 七雄:战国七雄。 29. 鸱夷子:范蠡化名,功成身退泛舟五湖。 30. 鲁连:鲁仲连,战国高士拒受封赏。

创作背景

陈子昂生活于初唐向盛唐过渡时期(约661-702年),其时唐朝国力日益强盛,但宫廷斗争和边塞战争不断。陈子昂本人具有强烈的政治抱负,曾多次上书言事,却屡遭贬谪,最终冤死狱中。这种仕途坎坷的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政治现实的残酷,也促使他在诗歌中表达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的代表作,继承阮籍《咏怀诗》的传统,以组诗形式抒发个人感慨。本诗作为其中第三首,创作时间可能在诗人被贬之后,诗中'贵人难得意'、'谁见鸱夷子'等句明显寄托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当时佛道思想盛行,诗中大量道教意象和哲理的运用,也反映了时代思想潮流的影响。

在文学史上,陈子昂被视为唐诗革新的关键人物,他反对齐梁浮艳诗风,提倡'汉魏风骨',这首诗融合哲理、咏史、咏怀等多种元素,语言质朴刚健,正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开辟了道路。

作品赏析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以宏大的宇宙观开篇,通过日月更替、阴阳消长的自然现象,引出对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中'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展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宇宙生成论的思想,而'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则表达了对历史真相难以把握的困惑。

第二段转入对兰若的描写,'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以细腻笔触描绘出孤高植物的形象,'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则突然转折,道出美好事物终将凋零的悲哀,形成强烈的情感张力。

边塞描写部分,'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勾勒出苍凉壮阔的塞外景象,'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直指战争残酷,体现诗人的人道关怀。历史典故的运用,如乐羊食子、放麑翁等,通过对比展现了对忠孝伦理的深刻反思。

诗歌后半部分转向对道家思想的阐发,'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等句展现了对自然奥秘的探索,'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则表达了超脱尘世的理想。结尾处的'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借范蠡典故,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融哲理思考、自然描写、历史典故于一体,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陈子昂作为唐诗革新先驱的诗歌特色。

这首诗的意境构建极具层次感,从宇宙洪荒到边塞烽烟,从历史兴衰到个人命运,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宏大格局。开篇的日月意象奠定了诗歌苍茫深沉的基调,中段的兰若与边塞描写则具体而微地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悲剧美,结尾的仙道玄思又将意境提升到超然的境界。

诗人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圆光正东满'与'阴魄已朝凝'的阴阳对照,'朱蕤冒紫茎'的艳丽与'岁华尽摇落'的凋零形成强烈反差,'汉甲三十万'的威武与'暴骨无全躯'的惨状构成尖锐对比。这些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深化了哲理思考。

在意象选择上,诗人偏好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物象:微月、幽阳象征宇宙运行,兰若象征高洁品格,黄沙、白骨象征战争残酷,玉壶、瑶树象征仙境理想。这些意象经过诗人的精心组合,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超验的诗歌世界。

诗歌节奏随着内容变化而起伏跌宕:开篇的宇宙沉思舒缓庄严,边塞描写急促悲怆,仙道阐发又转为空灵飘逸。这种节奏变化与意境转换相得益彰,使全诗具有交响乐般的艺术效果。

诗骨

陈子昂

字:伯玉

生卒:约公元661年-公元702年

流派:反对齐梁绮靡文风,倡导汉魏风骨,属现实主义流派

历代评骘

子昂《感遇》,气格高古,寓意深远,实为唐音之始。
胡应麟 《诗薮》
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观其《感遇》诸作,讽喻深婉,有建安七子之遗风。
高棅 《唐诗品汇》
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原本阮公《咏怀》,而寄托遥深,往往过之。
沈德潜 《唐诗别裁》
陈伯玉《感遇》诗,寓意汉魏,骨峻神清,复开一代风气。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
子昂诗有金石声,其《感遇》诸篇,直追正始,非六朝绮靡可比。
方回 《瀛奎律髓》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